学术投稿

略谈注射停留时间及拔针方法对胰岛素笔针头溢液的影响

孟令荣

关键词:胰岛素笔针头, 注射停留时间, 拔针方法, 溢液
摘要:目的 分析注射停留时间、拔针方法对胰岛素笔针头溢液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胰岛素注射剂量≤10 U、11~20 U、>20 U,并取快速拔针法(A)与慢提取分次拔针法(B),对不同注射停留时间下溢液情况观察.结果 注射停留时间9 s、13 s、17 s时不同注射剂量溢液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注射停留时间、不同注射剂量,两种方法应用下溢液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拔针方法注射停留时间佳为9 s、13 s、17 s,慢提取分次拔针注射停留时间佳控制为8 s、12 s、16 s.不同注射剂量,两种拔针方法应用下慢提取分次拔针溢液次数少于快速拔针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笔针头在不同拔针方法、注射停留时间下溢液情况有一定差异,临床操作中需引起注意,把握佳注射用量、拔针方法与注射停留时间.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肺性脑病的中医研究近况分析

    中医对肺性脑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尚在起步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前人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肺性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中医证型,选取有效的中药、成方治疗和运用中医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就肺性脑病中医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和评价,以整体把握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更加规范系统有效的治疗,有利于预防肺性脑病的相关并发症,改善人民生活生存质量.

    作者:孙冉冉;雒云祥;时信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方案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档顺序分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2例与中医康复治疗组(研究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方案应用于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疗效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为疾病康复提供保障,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作者:王婧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颈动脉狭窄病人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和探讨对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51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完善各项检查,调整患者全身状况,术后进行体位及活动指导、脑高灌注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伤口观察、呼吸道护理、抗凝治疗护理.结果 51例患者术后经彩超复查,均显示颈动脉通畅程度良好.术后未出现脑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全面评估、术后进行严密监测和护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先兆,及时处理以预防术后并发症,对确保手术疗效和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作者:陶振荣;谢永富;邹秋红;赵志青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饮食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常规饮食,观察组患者采取饮食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在营养状况方面,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食道癌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状况,保证患者有良好的机体性能,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佳媚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治疗,研究组则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以后ALT、AST、CRP、IL-6水平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于宏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目的 探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共6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入室后在麻醉诱导前的10分钟,对照组以0.5ug(kg·h)输注1.0ug/kg的生理盐水,观察组输注等量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的TNF-α、CC16和IL-10在各个时刻的变化情况.结果 相比较于T0时刻,对照组的IL-10、CC16在其他时刻均比较高,血清IL-10水平在T2和T3时刻时较高;观察组的TNF-α在T2时刻高,IL-10在T2和T3时刻高,CC16上升趋势明显;除T0时刻外,观察组在其他时刻的TNF-α和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应该盐酸右美托咪定可以起到很好的肺保护作用,对机体麻醉手术期间出现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刚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ICU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 分析探讨ICU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方法 系统分析2016年下半年我院ICU重症监护室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总结ICU重症监护室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针对性的制定风险防范对策.结果 实施风险防范对策后,2017年上半年ICU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例数降至20例,较2016年下半年下降45.9%.结论 通过ICU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的针对性分析,在制定实施相应的ICU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后,护理质量有效提升,护患纠纷发生概率明显降低,有必要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实施.

    作者:游晨晨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06例存在错颌畸形情况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组,53例)与采取非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53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大于对照组,磨牙位移小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开展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时可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廖科;刘兰兰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CT与MRI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探讨CT与MRI在诊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是的表现以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CT和MRI俩种诊断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为CT组(26例)和MRI组(32例),分析比较俩组不同的检测方对不同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2组患者的不同发病时间和检出率.结果 在患者中MRI总共检测出51例,占总患者的87%高于CT检测的合格率.并且MRI对于亚急性期、慢性期患者的诊断更为敏感,其敏感性显著高于CT(P<0.05).结论 MRI和CT都是检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有效诊断方法,但对于早期诊断的各种类型的病症MRI的检出率高于CT,更加的有效,建议在临床诊断那种结合两种方法提高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吕庆飞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儿童哮喘和膳食摄入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研究膳食种类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五年间小儿哮喘患者,使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调查问卷共发出482份,收回有效问卷468份,回收率达97%.结论 儿童哮喘与膳食种类有较大相关性.

    作者:陈立波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略谈注射停留时间及拔针方法对胰岛素笔针头溢液的影响

    目的 分析注射停留时间、拔针方法对胰岛素笔针头溢液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胰岛素注射剂量≤10 U、11~20 U、>20 U,并取快速拔针法(A)与慢提取分次拔针法(B),对不同注射停留时间下溢液情况观察.结果 注射停留时间9 s、13 s、17 s时不同注射剂量溢液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注射停留时间、不同注射剂量,两种方法应用下溢液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拔针方法注射停留时间佳为9 s、13 s、17 s,慢提取分次拔针注射停留时间佳控制为8 s、12 s、16 s.不同注射剂量,两种拔针方法应用下慢提取分次拔针溢液次数少于快速拔针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笔针头在不同拔针方法、注射停留时间下溢液情况有一定差异,临床操作中需引起注意,把握佳注射用量、拔针方法与注射停留时间.

    作者:孟令荣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目的 分析DVT的形成原因,针对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分娩后并发DVT的产妇26例.所有产妇均进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临床症状诊断,确诊后进行常规溶栓、抗凝、消肿治疗.结果 年龄超过35岁、BMI超过30 kg/m2、糖尿病、高血压、产褥感染等,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经过治疗干预,26例DVT产妇中,1个疗程治愈率80.76%,2个疗程治愈率11.53%,无效率7.69%.结论 针对产妇DVT的高危因素,应以预防为主,减少产褥感染发生率.

    作者:程丽;单瑞英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6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从中选取42例患者24小时进行动态心电图作为研究组,再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对象的HRV相关时域指标.结果 随访终点LVEF会随着患者心率水平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再住院率则会随着心率水平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5);研究者与对照组的SDANN、RMSSD、SDNN、PNN50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心率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SDANN、RMSSD、SDNN、PNN50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患者心率越快,心率变异性就越低,预后也就越差,心率功能也越差.

    作者:李波;吴春蓉;付世全;陈青梅;张玉;刘丹丹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 对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在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医院中选取重症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胞磷胆碱,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加入纳洛酮,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显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由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均为严重的异常反应(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在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异常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对于脑梗死患者连带的继发性脑功能损害有可逆转性.

    作者:努尔麦麦提·如则艾提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莫西沙星应用于成人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探究莫西沙星应用于成人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46例患者被选入本组研究,入组患者选择起止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6月.入选组患者被分为2组实施对比研究,分为对照组(n=73)和研究组(n=73).其中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开始退热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观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治疗效果判定,在显效、有效的患者方面,研究组分别有40例和31例,对照组分别有37例和3例.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均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但莫西沙星在加速退热,促进体温恢复正常,缩短患者住院观察时间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作者:于建华;任国升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4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45例患者符合治疗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为95.74%,复查心电图结果显示患者病情均显著改善,47例患者共置入49枚支架,PTCA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有41例,单纯支架植入术的1例,其余5例均单纯行PTCA.45例符合治疗有效标准的患者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LVEF均>50%,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冰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中药足浴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可行性

    目的 探究中药足浴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将这8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足浴联合西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常规西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达到97.5%,而中药足浴联合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达到85%,观察组患者的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足浴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效果明显,治疗效果显著得到提高,给糖尿病足患者带来了福音.

    作者:刘志强;岳云霞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对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手术室护士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急诊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上述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后出现不同程度恐惧的比较分析中,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理恐惧的发生,促进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李红慧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高血压护理环节护患沟通的临床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护理环节应用护患沟通的临床作用.方法 经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50例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护患沟通,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上升(P<0.05).护患纠纷事件显著减少(P<0.05).结论 在高血压护理环节中,应用护患沟通能让护患纠纷事件有效减少,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凤华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骶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法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目的 观察骶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法在分娩中镇痛效果.方法 接受骶管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的76例患者均是单胎头位足月的初产妇,均没有严重的心肺功能异常及产科并发症,均没有骶管阻滞麻醉的禁忌症,另外随机抽取76例同期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活跃期(宫口扩张3 cm),没破膜的采取人工破膜,静滴适当催产素.镇痛组采用侧卧屈膝位,9号注射针分别经第二骶后孔进针入骶管,缓注5ml利多卡因(2%).结果 镇痛组产妇经采取骶管阻滞麻醉镇痛后,总有效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44.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自然分娩、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阻滞分娩镇痛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赵晖 刊期: 2017年第2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