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云;徐薇
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4年~2016年收治的9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n=48)和对照组(实施硝酸酯类药物治疗,n=48),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临床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互比较,观察组所得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酯类药物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泽学 刊期: 2017年第29期
青光眼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机较为复杂.当前,临床上治疗青光眼的方法较多,但相比较来说,中药安全性更高,通过其制剂,以进一步控制视神经萎缩发展,让人体视力得以恢复.
作者:张秋丽;姜岩;王为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月至11月阶段在我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4研究对象,按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研究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慢性支气管炎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额外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知识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生活质量项目的评分均在同一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实践价值极高.
作者:岳卫英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宫外孕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予以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β-HCG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β-HCG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病程,保证患者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曲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血脂康胶囊联合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通过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脂康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DBP、SBP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C、TG、LDL-C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HDL-C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脂康胶囊联合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彬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采用吡拉西坦、尼莫地平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加用吡拉西坦治疗.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采用吡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张凌云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活血止痛汤和中医骨科理疗按摩治疗)和对照组(术后静注甘露醇治疗),每组40例,均治疗1周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肿胀消除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肿胀消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中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6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于症状出现48 h后行手术治疗,观察组于症状出现48 h内行手术治疗;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转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影响中转开腹因素为:症状出现时间以及胆囊壁厚度、白细胞数目、胆囊周围渗出、腹肌紧张;多因素分析影响中转开腹因素为:症状出现时间、胆囊周围渗出.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时需在患者症状出现48 h内行手术治疗,症状出现时间、胆囊周围渗出为影响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需全面评估.
作者:王兴军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治疗组与参照组各29名.治疗组应用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治疗,参照组应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压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31%,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得到改善,但是治疗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效果更加理想.结论 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张效霁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78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为39例.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存活率.结果 循证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37例(94.87%)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30例(76.92%),循证护理组的生存率38例(97.4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32例(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行循证护理指导,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还能够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
作者:史臻;马会勤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多心安联合厄贝沙坦片对血清中MMPs及B型钠尿肽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多心安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比较分析经过治疗后患者血清中MMPs及B型钠尿肽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改善,且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多心安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中MMPs及B型钠尿肽水平,减轻患者病痛伤害,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临床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
作者:肖娇;朱俐俐;朱曦;姚静静;黄新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的维生素C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予以观察组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的维生素C治疗,予以对照组一般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治疗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6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的维生素C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柏丹丹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及护理.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乡镇卫生服务中心接收的儿童预防接种儿童13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儿童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儿童采用全面护理管理方法.对比两组儿童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并对比两组儿童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儿童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6.13%,低于对照组儿童的15.37%(P<0.05).观察组儿童家属的总满意率为93.87%,高于对照组儿童家属的84.63%(P<0.05).结论 在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当中,采取全面护理管理的方法,能够减少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提高儿童家属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淑玲 刊期: 2017年第29期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的发展,十分关注心血管内科护理等问题.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实质上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主要涉及: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医院因素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文将简要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有效的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给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作者:曾国栋 刊期: 2017年第29期
近年来,我国深入落实了医疗体制改革,新医改的实施,对医院药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药剂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医院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积极转变传统医院药剂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药剂管理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对新医改背景下药剂管理的转变模式展开了详细探讨,以供参考.
作者:吴英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旨在分析主动脉夹层破裂伴发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及表现.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破裂伴发心包积液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不伴发心包积液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的方式综合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主动脉夹层破裂伴心包积液的男女比例为2.5:1.0,有82%患者出现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其中患者收缩压、脉压分别为(138.8±35.7)mmHg、(52.9±19.9)mmHg,平均住院其间总死亡率为74%,而相比之下无心包积液患者的收缩压、脉压、住院期间总死亡率分别为(164.2±35.7)mmHg、(71.2±23.9)mmHg、30.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回顾性综合评定患有主动脉夹层破裂伴发心包积液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且收缩压、脉压均明显低于无心包积液患者,男性患病情况明显高于女性患者,采取早期确诊,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并积极进行介入手术是治疗此病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举措.
作者:程振华;高波 刊期: 2017年第29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见的病因是胆石症、酒精和高脂血症,病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和征和器官功能障碍[1,2].在世界范围内,尽管医疗、影像、介入技术的发展,AP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死亡率也继续明显升高[3].美国AP发病率已上升到约40/10万人,英国男性AP的发病率由6.9/10万人增加到75/10万人,女性由11.2/10万人增加到48/10万人[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P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临床上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度AP、中度AP和重度AP,多数轻中度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重度AP占20%~30%,临床经过凶险,病死率达36%~50%.AP的总体病死率为5%~10%[4,5].AP并发心脏损伤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动物实验研究表明:AP不论轻重,均伴有心脏损伤,其损伤程度与AP的临床类型呈正相关,轻度AP时心脏损伤轻,重度AP时心脏损伤重[6].现对此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作者:谭克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特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一年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特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采取不同护理干预后,通过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计算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35.35±6.54),抑郁评分为(15.52±3.68),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51.20±7.58),抑郁评分为(22.86±4.58).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情况可见,观察组患者焦虑问题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此外,从抑郁评分情况来看,特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体抑郁改善情况也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蒲云;张红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心房颤动是引起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脑卒中,轻者致残,重者致死.因此治疗房颤的主要目标是预防脑卒中.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约5%[1].而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其栓子90%~100%源自左心耳,左心耳是房颤血栓栓塞的主要来源[2].故左心耳封堵术可以有效的预防脑卒中,同时又可以有效降低房颤患者长期口服华法令等抗凝药物所致的出血等并发症.我科室在2015年的5月份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经为7例患者置入了左心耳封堵器.
作者:聂龙文;阿拉腾其木格;齐万涛;王智勇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划分模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护理引入人性化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满意情况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SDS、SAS评分,在护理工作开展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后心理评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67%(42/43)高于对照组81.40%(35/4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对帮助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推动良好护患关系构建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辛晓兰 刊期: 2017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