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常香丽

关键词:无痛胃镜, 消化内科疾病,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究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无痛胃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平均分配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应用常规化胃镜方式对常规组实施诊断以及治疗,而对实验组则采取无痛胃镜的方式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的检出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食道、胃部以及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均会出现流泪、呛咳、喉咙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的症状,且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无痛胃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病情的检出率,并使不良反应率降低,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综合护理体会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综合护理措施.方法是通过收集我院在2015年6月~2015年12月间收入院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地总结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是通过临床治疗与综合护理,在60例患者中,CT显示有35例患者表现为正常等密度,21例表现为低密度软化灶,4例并发出血后梗死.出院时有41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19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其他后遗症.结论是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要重视病人的日常饮食指导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这样就可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综合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病情,促进了病人康复.

    作者:肖宗鲲;黄建立;黄胡川;许海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中国中药与日本汉方药发展状况比较

    日本汉方药主要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国经典医药学名著,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仅30余年时间超越中国成为国际认可的权威代表.通过数据分析、对比中日两国中药和汉方药发展历程.得知日本在生药来源、科研投入、质量控制和专利保护等方面的努力和重视远超过中国.中药要赶超汉方药发展,必须内外下功夫,对外加强国内国际的认可度,对内严控来源和品控,改变以中低端、粗加工为主的产品结构,并参考日本汉方药成功经验,尽快同国际药物注册接轨.

    作者:陈彬彬;陈瑶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临床药师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干预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I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不实行临床药师干预.随机抽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我院I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实行临床药师干预.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前、后,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硫脒、头孢替安、头孢曲松、克林霉素、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给药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可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避免出现滥用抗菌药物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甘燕如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多层螺旋CT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疑似泌尿系疾病患者8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16排螺旋CT检查,且诊治资料完整.结果 MSCTU检查结果显示89例疑似患病者中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者39例,泌尿系肿瘤者34例,泌尿系结核者9例,其它泌尿系统疾病患者7例.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一致率100%.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与后期图像处理技术联合使用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其诊断快速、无创、结果清晰、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蒋朝俊;贺伟浩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住院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50例,西药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西药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给予疏血通.监测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300值,采用ADL及MMSE量表测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智能,MOSSF-36量表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P300在治疗前的波幅及潜伏期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波幅与潜伏期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DL及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5).ADL及MMSE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加(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西药依达拉奉注射液与中成药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脑梗死后Va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脑梗死后V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化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大量推广应用.

    作者:陈朋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吃的食物逐渐多样化,其中有很多食物是太油腻.所以我们国家的心血管患者也在逐渐增多.现在随着环境的影响,食物的影响,我们必须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文章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合我院的情况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王磬馨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青光眼术后中医治疗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分析

    目的 研究和分析青光眼术后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和效果,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前来治疗的90名青光眼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即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个小组的患者人数为45人.对治疗1组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对治疗2组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患者的视力进行对比.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发现,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优于治疗1组,并且治疗2组的复发率低于治疗1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青光眼能够减少患者的视神经损害,还能让患者快速的恢复.

    作者:吴鑫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于2016年06月~12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实施常规化护理;于2017年01月~06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 研究组急救时间、出诊准备时间、入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开展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十分突出,有利于患者急救成功、转运成功,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作者:霍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小夹板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夹板联合绕肩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1月确诊为肱骨干骨折的102例病人随意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利用小夹板进行高肱骨干骨折的治疗,观察组利用小夹板联合绕肩石膏外固定并治疗肱骨干骨折.经过9周的治疗后,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所发现的骨折情况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X线所观察的肱骨干骨折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夹板联合绕肩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郭景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全封闭治疗对大鼠后肢静脉性溃疡愈合速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大鼠后肢静脉性溃疡治疗后溃疡面积的对比,探讨全封闭治疗在静脉性溃疡治疗方面的优越性.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B组)采用全封闭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的3天、7天、15天测量两组大鼠后肢静脉性溃疡的面积,通过比较p值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大鼠治疗7天后与治疗3天后相比,aP<0.05,治疗15天后与治疗3天后相比,bp<0.01;B组与A组相比,治疗7天后cP<0.05,治疗15天后d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本研究证明全封闭治疗比常规治疗方法更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作者:邹仁亮;金松;王凯峰;王瀚锐;孙瑶;刘彦辉;杨婷;范东旭;刘程伟;刘彦东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作用.方法 观察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进行护理的疗效.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针对护理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作者:车先利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无痛胃镜检查病例,给予优化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80例病例均获得满意效果,并未出现严重性并发症.结论 对于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给予优化护理方式,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树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达标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017年10月,针对120例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患者分成三小组,分别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及极度危险三组,针对三组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相应的检测,对比分析三组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及极度危险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之间对比的血脂达标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率较低,在针对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血脂水平的管理及护理,维持患者血脂正常状态.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生理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生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共收治102例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患者,临床采用动态心电图(动态组51例)和常规心电图(常规组51例)的检查方式进行疾病诊断,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检查方式对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以深入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生理诊断的价值.结果 动态组患者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92.16%(47/5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2.75%(32/51),统计学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态组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阳性诊断率为91.30%(21/23)、室性心律失常阳性诊断率为90.48%(19/21)、房室传导阻滞阳性诊断率为71.43%(5/7),其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常规组的69.57%(16/23)、66.67%(14/21)、42.86%(3/7),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相相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生理诊断中的应用准确率更高,更值得临床优选使用.

    作者:韩霞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并探究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无痛胃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平均分配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应用常规化胃镜方式对常规组实施诊断以及治疗,而对实验组则采取无痛胃镜的方式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的检出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食道、胃部以及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均会出现流泪、呛咳、喉咙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的症状,且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无痛胃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病情的检出率,并使不良反应率降低,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常香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热毒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早期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7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照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PCT、IL6、NGAL、TNF-α有统计学差异,而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任厚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效果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综合护理.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健康饮食、运动锻炼、足部护理及服药依从性等方法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戴长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及对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胺碘酮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中,有效患者为9例,所占比例为36.0%,显效患者为14例,所占比例为56.0%.对照组中,无效患者为7例,所占比例为28.0%.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与7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PR间期为(0.148±0.013),对照组PR间期为(0.150±0.01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QRS时限分别为(0.078±0.013)与(0.077±0.014),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戴芳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作为对象,采取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血栓通治疗,观察组,联合血栓通与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80%(32/4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1/40),对照组为5%(2/40),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王倩;孙睿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更理想.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于海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