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
目的:探讨高血压(HBP)颅内出血患者术后行社区康复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行手术治疗后采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方式,观察患者术后1周内排便情况;随访6个月统计该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顺利排便率为79.66%;随访中1例患者复发死亡,生存率为98.31%。结论在高血压颅内出血手术治疗后行科学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排便功能的恢复,同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普及应用。
作者:白国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脑卒中(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据中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脑血管病已超过肿瘤,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第一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高达85%。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尤现其重要性。本文依据本院2015年《建立县级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项目相关统计结果,探讨:(1)缺血性脑卒中本市防治困难分析;(2)本市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的建议。贵州基层缺血性脑卒中防治面临:(1)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2)患者疾病认知低导致患者预防及诊治的实际困难。
作者:王愚;周锡毅;胡安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疾病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回顾性研究实验,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无创通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无创通气治疗后40例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所有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浆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好转。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疗效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贾红莉;杨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神经衰弱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神经衰弱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伴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玉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随访手术完成8~23个月的患者,利用Dienst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利用影像学平均参数评价纠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腕关节功能评价为优的21例(56.77%),评价为良的12例(32.43%),评价为合格的4例(10.8%),总体优良率达到89.2%。手术后患者影像学术前掌倾角平均参数5~25度,尺偏角平均参数为10~25度,患者桡骨短缩基本得到矫正,随访未发现患者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优良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马俊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杜越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年来我院进修学习的护士36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名。实验组采用人性化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护生及带教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综合考核成绩为(86.1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9.7)分,;实验组护生满意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实验组带教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带教满意率高,此模式带教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魏娜;李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在FIM、MBI评分上,康复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功能状态,进一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胡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98例,对所有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使用率高的三类抗菌药物分别是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例;药物使用频度(DDDs)进行排序,顺序为头孢西丁、头孢替安等;无联合用药情况,5例更换药物,平均疗程(8.12±2.13)天。结论我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存在品种不规范、疗程过长问题,需要加强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闫秋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仁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给予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4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及各项评分均表明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结肠癌化疗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崔晓军;岳园园;井瑶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老年心绞痛临床治疗过程中施行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疗效有积极意义。
作者:阴瑞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5%(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采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冬灵;何慕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30名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我院其他科室护理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人员发放同样的自拟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及生活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焦虑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抑郁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生活满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普遍心理压力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繁重和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对此,医院应当进一步分析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促进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作者:袁蓉;曹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层强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0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760例,经抽签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内容统一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管理护理服务,观察组应根据高血压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分层次健康管理护理。结果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次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压患者遵医嘱与长期合理用药的目的,并有利于维持机体血压稳定、避免疾病进一步损伤脏器。
作者:李君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实施中西结合护理,观察护理疗效。结果经护理后,体温恢复正常率为93.8%,大便次数正常率为96.9%,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7.9%。且患儿的脱水现象得到了纠正,未出现红臀现象。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小儿腹泻,能够显著减少患儿的腹泻次数,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小琴;高承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采用骑跨半坐位体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尿道结石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的中药排石汤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观察组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76.0%,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采用骑跨半坐位体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疗效显著,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不良的反应,治疗环境安全、可靠,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在农村居民中的上升率更为显著。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由于缺血性心脏病(IHD)而导致的心血管病死亡,在农村居民已由2004年的低于城市居民上升为2011年的高于城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亦呈现上升态势。与2012年相比,2013年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升高,AMI死亡率大幅超过城市平均水平。ChinaPEACE研究显示2001年至2011年间STEMI患者死亡率并未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患者未能及时接受再灌注治疗。所以,基层医院要在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的不良因素上做出努力,在源头上及时遏制心肌梗死的发生。同时需要在介入治疗技术的推广和规范,逐步有能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作者:刘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靶点射频与胶原酶联合使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15例。对比组实施胶原酶注射,研究组实施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注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手术后2周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0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点射频与胶原酶联合使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疗效显著,患者病症有所改善。
作者:于会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92例,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96例,两组均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其中高剂量组的单次用药剂量为常规剂量组的1倍,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常规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8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更为显著,且用药安全性与常规剂量组用药安全性相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郑桂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