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越飞
目的:探讨痔疮术后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并与传统的西医护理进行比较,为其他患者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痔疮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中西医结合护理进行,分析比较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2.0±1.2)分;对照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5.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改善痔疮术后患者疼痛感效果显著,可积极改善预后。本次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可行有效,可作为其他患者的参考。
作者:孙文婷;杜丽萍;柴秀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癌痛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伴有中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联合治疗组5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曲马多片,联合组口服西黄胶囊和盐酸曲马多片,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生活质量(QOL)、卡氏评分(KPS)及镇痛起效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结果治疗7天后,联合组的NRS评分降低程度、QOL评分升高程度、KPS评分升高程度和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联合组镇痛起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西黄胶囊联合盐酸曲马多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盐酸曲马多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开洋;万里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疾病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回顾性研究实验,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无创通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无创通气治疗后40例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所有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浆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好转。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疗效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贾红莉;杨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老年心绞痛临床治疗过程中施行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疗效有积极意义。
作者:阴瑞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且高龄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后的围手术期存在的风险。方法选择2015年1月~8月在我院治疗患者2例,分析围手术期疗效。结果低危6例,中危12例,高危8例。心肌梗塞死1例,心绞痛发作2例,心力衰竭1例,术后血压升高2例,肺部感染2例,心律异常例,形成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针对心血管高血压合并的高龄患者,要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置。相关医师,如心内科、麻醉师、外科医生等要相互交流,密切合作,保证腹腔手术的安全,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马燕;吴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30名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我院其他科室护理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人员发放同样的自拟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及生活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焦虑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抑郁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生活满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普遍心理压力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繁重和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对此,医院应当进一步分析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促进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作者:袁蓉;曹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脑卒中(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据中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脑血管病已超过肿瘤,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第一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高达85%。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尤现其重要性。本文依据本院2015年《建立县级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项目相关统计结果,探讨:(1)缺血性脑卒中本市防治困难分析;(2)本市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的建议。贵州基层缺血性脑卒中防治面临:(1)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2)患者疾病认知低导致患者预防及诊治的实际困难。
作者:王愚;周锡毅;胡安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两组患者对满意度评分等进行对比。结果在出现心率异常、心律异常以及血压异常患者例数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优质护理的有效干预,使得患者出现心率异常、心律异常以及血压异常的概率获得显著降低,显著提高了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变化运用彩超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70名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斑块检出率和IMT增厚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舒张末期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彩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为临床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李国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美托洛尔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3年2月~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基础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措施基础上加以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措施采取后对照组有效30例(75%),研究组有效38例(95%),并且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美托洛尔疗效明显。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在农村居民中的上升率更为显著。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由于缺血性心脏病(IHD)而导致的心血管病死亡,在农村居民已由2004年的低于城市居民上升为2011年的高于城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亦呈现上升态势。与2012年相比,2013年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升高,AMI死亡率大幅超过城市平均水平。ChinaPEACE研究显示2001年至2011年间STEMI患者死亡率并未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患者未能及时接受再灌注治疗。所以,基层医院要在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的不良因素上做出努力,在源头上及时遏制心肌梗死的发生。同时需要在介入治疗技术的推广和规范,逐步有能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作者:刘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并失眠实施耳穴压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失眠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方案。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睡眠质量。结果15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3%,其中心脾两虚型、心虚胆怯型有效率明显高于其它证型;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4.0±1.6)分、(9.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并失眠可以改善睡眠质量,针对心脾两虚、心虚胆怯证型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晓军;孙明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神经衰弱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神经衰弱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伴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玉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血肌酐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卢志贤;王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药物对常用临床检验指标的干扰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进行临床常规检验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药物对常用临床检验指标的干扰因素分析,并给出一些解决对策。结果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由多种因素导致,有可能一种药物会产生多种影响,也有可能多种药物合用会对同一指标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受药物种类与剂量的影响。结论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较复杂,检测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特异性较好的实验,并加强医生与检验人员的联系,将干扰因素的影响降至低。
作者:范景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在患者转出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颅手术的治疗方法能够很好地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疾病,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轶雄;梁建荣;任红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肌酸酶及其同工酶的相关性予以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占有率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各20例。具体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并计算出二者之间的比值,对比五组患者的比值情况。结果对五组患者进行测定后发现,C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血清肌酸激酶的比值明显低于A组、B组、D组和E组的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老年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在7.00%~7.99%之间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血清肌酸激酶的比值小,有效降低了患者心肌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骨科大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有高血压)30例和对照组(无高血压)28例。对比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随着高血压等级的上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且血压越高、发病率越高,提示高血压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吐逊阿依·帕拉提;努日莎·吐尔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实施中西结合护理,观察护理疗效。结果经护理后,体温恢复正常率为93.8%,大便次数正常率为96.9%,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7.9%。且患儿的脱水现象得到了纠正,未出现红臀现象。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小儿腹泻,能够显著减少患儿的腹泻次数,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小琴;高承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