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微
目的:探讨分层强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0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760例,经抽签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内容统一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管理护理服务,观察组应根据高血压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分层次健康管理护理。结果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次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压患者遵医嘱与长期合理用药的目的,并有利于维持机体血压稳定、避免疾病进一步损伤脏器。
作者:李君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脑安胶囊治疗高血压脑血管功能异常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血管功能异常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用脑安胶囊,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脑血管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安胶囊治疗高血压脑血管功能异常的效果较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管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立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实施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与研究组94.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压指标、血脂指标均要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能够改善肝肾功能,控制血压、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本文通过护理干预应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强化护理,并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显著,使加重病情的患者大大减少,值得在医学临床中应用于推广。
作者:吴清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疾病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回顾性研究实验,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无创通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无创通气治疗后40例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所有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浆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好转。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疗效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贾红莉;杨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田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3例(15%),低血压、头痛和心动过缓各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10%),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各1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的疗效更高,且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陶先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达到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进而大大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晓艳;叶文静;靳贺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美托洛尔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3年2月~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基础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措施基础上加以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措施采取后对照组有效30例(75%),研究组有效38例(95%),并且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美托洛尔疗效明显。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在农村居民中的上升率更为显著。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由于缺血性心脏病(IHD)而导致的心血管病死亡,在农村居民已由2004年的低于城市居民上升为2011年的高于城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亦呈现上升态势。与2012年相比,2013年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升高,AMI死亡率大幅超过城市平均水平。ChinaPEACE研究显示2001年至2011年间STEMI患者死亡率并未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患者未能及时接受再灌注治疗。所以,基层医院要在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的不良因素上做出努力,在源头上及时遏制心肌梗死的发生。同时需要在介入治疗技术的推广和规范,逐步有能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作者:刘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病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病且无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男性发生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与女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肝肾害的占比大,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第八对颅神经损害、周围血细胞减少、药物热、皮疹、关节肿、末梢神经炎。结论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较复杂,临床上应谨慎选择治疗药物,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30名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我院其他科室护理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人员发放同样的自拟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及生活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焦虑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抑郁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生活满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普遍心理压力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繁重和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对此,医院应当进一步分析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促进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作者:袁蓉;曹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骨科大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有高血压)30例和对照组(无高血压)28例。对比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随着高血压等级的上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且血压越高、发病率越高,提示高血压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吐逊阿依·帕拉提;努日莎·吐尔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国际标准进行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明显治疗疗效的患者14例,评断为有效的患者9例,判定为无效的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有明显疗效的有11人,评为有效的有10人,无效的有4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是有很好疗效的,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宇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其生活质量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恢复期要从其生活、心理、家庭干预、药物干预等各个方面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姜丽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3例行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患者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63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3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非常满意16例,满意42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92.1%。结论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高血压予以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奇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神经衰弱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神经衰弱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伴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玉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联合碘伏治疗烧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烧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碘伏治疗,观察组采用磺胺嘧啶银联合碘伏治疗。结果两组的各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伤口疼痛发生率以及对治疗的满意率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烧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磺胺嘧啶银联合碘伏治疗能够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疗效的满意率。
作者:吴祖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心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病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其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显效13例(30.95%)、有效28例(6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无效率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儿接受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将使其获得理想疗效,对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随访手术完成8~23个月的患者,利用Dienst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利用影像学平均参数评价纠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腕关节功能评价为优的21例(56.77%),评价为良的12例(32.43%),评价为合格的4例(10.8%),总体优良率达到89.2%。手术后患者影像学术前掌倾角平均参数5~25度,尺偏角平均参数为10~25度,患者桡骨短缩基本得到矫正,随访未发现患者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优良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马俊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