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小儿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陈秀英

关键词:心血管病, 患儿, 临床诊断, 治疗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心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病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其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显效13例(30.95%)、有效28例(6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无效率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儿接受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将使其获得理想疗效,对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30名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我院其他科室护理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人员发放同样的自拟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及生活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焦虑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抑郁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生活满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普遍心理压力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繁重和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对此,医院应当进一步分析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促进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作者:袁蓉;曹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仁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西药治疗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西药治疗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甲氰咪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

    作者:蒋四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耳穴压豆治疗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失眠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高血压并失眠实施耳穴压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失眠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方案。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睡眠质量。结果15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3%,其中心脾两虚型、心虚胆怯型有效率明显高于其它证型;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4.0±1.6)分、(9.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并失眠可以改善睡眠质量,针对心脾两虚、心虚胆怯证型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晓军;孙明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随访手术完成8~23个月的患者,利用Dienst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利用影像学平均参数评价纠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腕关节功能评价为优的21例(56.77%),评价为良的12例(32.43%),评价为合格的4例(10.8%),总体优良率达到89.2%。手术后患者影像学术前掌倾角平均参数5~25度,尺偏角平均参数为10~25度,患者桡骨短缩基本得到矫正,随访未发现患者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优良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马俊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探讨肛肠术后中医护理干预对排便的影响

    目的:探讨肛肠术后中医护理干预对排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肛肠术后便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9%(29/30)显著优于对照组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术后便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后疗效较为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排便,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园园;崔晓军;杨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骑跨半坐位体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骑跨半坐位体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尿道结石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的中药排石汤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观察组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76.0%,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采用骑跨半坐位体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疗效显著,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不良的反应,治疗环境安全、可靠,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观察心脏介入术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收治的实施心脏介入术且术后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的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对其进行急救与护理的基本措施,总结相关经验。结果经过及时抢救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恢复。患者拔除心包引流管的基本时间为4~8天,平均拔除时间为(6.0±1.1)天。结论心脏介入术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需引起临床重视,通过心包引流往往可改善患者病情,使得患者获得较好的恢复。

    作者:白瑞娟;杨萌;秦延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彩超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

    目的:探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变化运用彩超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70名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斑块检出率和IMT增厚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舒张末期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彩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为临床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李国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92例,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96例,两组均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其中高剂量组的单次用药剂量为常规剂量组的1倍,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常规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8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更为显著,且用药安全性与常规剂量组用药安全性相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郑桂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于小儿腹泻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实施中西结合护理,观察护理疗效。结果经护理后,体温恢复正常率为93.8%,大便次数正常率为96.9%,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7.9%。且患儿的脱水现象得到了纠正,未出现红臀现象。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小儿腹泻,能够显著减少患儿的腹泻次数,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小琴;高承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实施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与研究组94.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压指标、血脂指标均要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能够改善肝肾功能,控制血压、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病抗结核药物耐受性的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病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病且无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男性发生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与女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肝肾害的占比大,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第八对颅神经损害、周围血细胞减少、药物热、皮疹、关节肿、末梢神经炎。结论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较复杂,临床上应谨慎选择治疗药物,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5%(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采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冬灵;何慕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肌酸酶及其同工酶的相关性予以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占有率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各20例。具体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并计算出二者之间的比值,对比五组患者的比值情况。结果对五组患者进行测定后发现,C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血清肌酸激酶的比值明显低于A组、B组、D组和E组的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老年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在7.00%~7.99%之间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血清肌酸激酶的比值小,有效降低了患者心肌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风险处理

    目的:分析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且高龄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后的围手术期存在的风险。方法选择2015年1月~8月在我院治疗患者2例,分析围手术期疗效。结果低危6例,中危12例,高危8例。心肌梗塞死1例,心绞痛发作2例,心力衰竭1例,术后血压升高2例,肺部感染2例,心律异常例,形成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针对心血管高血压合并的高龄患者,要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置。相关医师,如心内科、麻醉师、外科医生等要相互交流,密切合作,保证腹腔手术的安全,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马燕;吴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血肌酐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卢志贤;王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小儿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心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病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其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显效13例(30.95%)、有效28例(6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无效率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儿接受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将使其获得理想疗效,对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与安全性探析

    目的:探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简易康复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简易康复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郭银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