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与安全性探析

郭银秋

关键词:简易康复治疗技术, 脑卒中患者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简易康复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简易康复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阻塞冠脉再通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塞冠脉再通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肌酸酶及其同工酶的相关性予以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占有率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各20例。具体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并计算出二者之间的比值,对比五组患者的比值情况。结果对五组患者进行测定后发现,C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血清肌酸激酶的比值明显低于A组、B组、D组和E组的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老年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在7.00%~7.99%之间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血清肌酸激酶的比值小,有效降低了患者心肌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护理方式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两组患者对满意度评分等进行对比。结果在出现心率异常、心律异常以及血压异常患者例数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优质护理的有效干预,使得患者出现心率异常、心律异常以及血压异常的概率获得显著降低,显著提高了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风险处理

    目的:分析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且高龄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后的围手术期存在的风险。方法选择2015年1月~8月在我院治疗患者2例,分析围手术期疗效。结果低危6例,中危12例,高危8例。心肌梗塞死1例,心绞痛发作2例,心力衰竭1例,术后血压升高2例,肺部感染2例,心律异常例,形成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针对心血管高血压合并的高龄患者,要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置。相关医师,如心内科、麻醉师、外科医生等要相互交流,密切合作,保证腹腔手术的安全,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马燕;吴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运用中药人工周期法治疗女性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疗效

    目的:探讨运用中药人工周期法治疗女性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育龄期女性痤疮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西药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在研究过程中保存病人的相关资料。治疗2~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进行治疗前期、治疗中期和治疗后期的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期,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实验组,但治疗中期和后期,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体温指导下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疗效确切,其长远疗效较好,能去除病因,促进患者的康复。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疗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具有中药价值,并且有潜在的研究进展。

    作者:毕连宝;于笑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在患者转出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颅手术的治疗方法能够很好地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疾病,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轶雄;梁建荣;任红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时间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起效、总体治疗时间以及疗效。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治疗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2%,78.04%,观察组治疗方式更为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可得出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时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有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作者:郑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药物对常用临床检验指标的干扰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药物对常用临床检验指标的干扰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进行临床常规检验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药物对常用临床检验指标的干扰因素分析,并给出一些解决对策。结果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由多种因素导致,有可能一种药物会产生多种影响,也有可能多种药物合用会对同一指标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受药物种类与剂量的影响。结论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较复杂,检测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特异性较好的实验,并加强医生与检验人员的联系,将干扰因素的影响降至低。

    作者:范景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血肌酐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卢志贤;王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与安全性探析

    目的:探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简易康复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简易康复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郭银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98例,对所有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使用率高的三类抗菌药物分别是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例;药物使用频度(DDDs)进行排序,顺序为头孢西丁、头孢替安等;无联合用药情况,5例更换药物,平均疗程(8.12±2.13)天。结论我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存在品种不规范、疗程过长问题,需要加强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闫秋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同时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慕涵;李冬灵;秦延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结合两组治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7.5%。对两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临床疗效,显著控制血压,依从性好,安全且不良反应小,应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骨科大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分析骨科大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有高血压)30例和对照组(无高血压)28例。对比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随着高血压等级的上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且血压越高、发病率越高,提示高血压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吐逊阿依·帕拉提;努日莎·吐尔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随访手术完成8~23个月的患者,利用Dienst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利用影像学平均参数评价纠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腕关节功能评价为优的21例(56.77%),评价为良的12例(32.43%),评价为合格的4例(10.8%),总体优良率达到89.2%。手术后患者影像学术前掌倾角平均参数5~25度,尺偏角平均参数为10~25度,患者桡骨短缩基本得到矫正,随访未发现患者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优良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马俊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如何开展规范的冠脉介入

    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在农村居民中的上升率更为显著。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由于缺血性心脏病(IHD)而导致的心血管病死亡,在农村居民已由2004年的低于城市居民上升为2011年的高于城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亦呈现上升态势。与2012年相比,2013年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升高,AMI死亡率大幅超过城市平均水平。ChinaPEACE研究显示2001年至2011年间STEMI患者死亡率并未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患者未能及时接受再灌注治疗。所以,基层医院要在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的不良因素上做出努力,在源头上及时遏制心肌梗死的发生。同时需要在介入治疗技术的推广和规范,逐步有能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作者:刘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贵州基层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任重道远

    脑卒中(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据中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脑血管病已超过肿瘤,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第一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高达85%。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尤现其重要性。本文依据本院2015年《建立县级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项目相关统计结果,探讨:(1)缺血性脑卒中本市防治困难分析;(2)本市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的建议。贵州基层缺血性脑卒中防治面临:(1)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2)患者疾病认知低导致患者预防及诊治的实际困难。

    作者:王愚;周锡毅;胡安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对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美托洛尔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3年2月~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基础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措施基础上加以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措施采取后对照组有效30例(75%),研究组有效38例(95%),并且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美托洛尔疗效明显。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血栓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田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总有效率,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金艳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