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云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肌酸酶及其同工酶的相关性予以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占有率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各20例。具体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并计算出二者之间的比值,对比五组患者的比值情况。结果对五组患者进行测定后发现,C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血清肌酸激酶的比值明显低于A组、B组、D组和E组的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老年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在7.00%~7.99%之间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血清肌酸激酶的比值小,有效降低了患者心肌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国际标准进行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明显治疗疗效的患者14例,评断为有效的患者9例,判定为无效的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有明显疗效的有11人,评为有效的有10人,无效的有4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是有很好疗效的,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宇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3例(15%),低血压、头痛和心动过缓各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10%),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各1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的疗效更高,且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陶先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并失眠实施耳穴压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失眠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方案。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睡眠质量。结果15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3%,其中心脾两虚型、心虚胆怯型有效率明显高于其它证型;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4.0±1.6)分、(9.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并失眠可以改善睡眠质量,针对心脾两虚、心虚胆怯证型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晓军;孙明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结合两组治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7.5%。对两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临床疗效,显著控制血压,依从性好,安全且不良反应小,应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随访手术完成8~23个月的患者,利用Dienst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利用影像学平均参数评价纠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腕关节功能评价为优的21例(56.77%),评价为良的12例(32.43%),评价为合格的4例(10.8%),总体优良率达到89.2%。手术后患者影像学术前掌倾角平均参数5~25度,尺偏角平均参数为10~25度,患者桡骨短缩基本得到矫正,随访未发现患者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优良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马俊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抗病毒疗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后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柴胡鳖甲汤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另外经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T细胞亚群指标的CD3+、CD4+、CD8+、CD4+/CD8+则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中西药联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效果,改善患者的紊乱免疫系统,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韩立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在农村居民中的上升率更为显著。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由于缺血性心脏病(IHD)而导致的心血管病死亡,在农村居民已由2004年的低于城市居民上升为2011年的高于城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亦呈现上升态势。与2012年相比,2013年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升高,AMI死亡率大幅超过城市平均水平。ChinaPEACE研究显示2001年至2011年间STEMI患者死亡率并未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患者未能及时接受再灌注治疗。所以,基层医院要在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的不良因素上做出努力,在源头上及时遏制心肌梗死的发生。同时需要在介入治疗技术的推广和规范,逐步有能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作者:刘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美托洛尔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3年2月~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基础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措施基础上加以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措施采取后对照组有效30例(75%),研究组有效38例(95%),并且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美托洛尔疗效明显。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肛肠术后中医护理干预对排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肛肠术后便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9%(29/30)显著优于对照组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术后便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后疗效较为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排便,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园园;崔晓军;杨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等遵医行为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87%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素芳;李婕;周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心电图改变的联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实行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心电图改变的情况,并观察其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与发生类型。结果经检测,在46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典型表现患者34例(73.91%),非典型表现患者12例(26.09%),典型表现患者比例高于非典型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T段抬高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20例(58.82%);在非ST段抬高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3例(25.00%),ST段抬高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类型方面,主要发生仿型与结性早搏、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与过缓等心律失常现象,但各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主要特征,在此范围内的患者,其心律失常发生率要远远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
作者:热娜·日介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且高龄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后的围手术期存在的风险。方法选择2015年1月~8月在我院治疗患者2例,分析围手术期疗效。结果低危6例,中危12例,高危8例。心肌梗塞死1例,心绞痛发作2例,心力衰竭1例,术后血压升高2例,肺部感染2例,心律异常例,形成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针对心血管高血压合并的高龄患者,要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置。相关医师,如心内科、麻醉师、外科医生等要相互交流,密切合作,保证腹腔手术的安全,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马燕;吴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同时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慕涵;李冬灵;秦延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年来我院进修学习的护士36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名。实验组采用人性化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护生及带教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综合考核成绩为(86.1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9.7)分,;实验组护生满意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实验组带教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带教满意率高,此模式带教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魏娜;李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心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病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其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显效13例(30.95%)、有效28例(6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无效率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儿接受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将使其获得理想疗效,对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血肌酐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卢志贤;王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脑卒中(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据中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脑血管病已超过肿瘤,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第一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高达85%。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尤现其重要性。本文依据本院2015年《建立县级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项目相关统计结果,探讨:(1)缺血性脑卒中本市防治困难分析;(2)本市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的建议。贵州基层缺血性脑卒中防治面临:(1)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2)患者疾病认知低导致患者预防及诊治的实际困难。
作者:王愚;周锡毅;胡安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联合碘伏治疗烧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烧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碘伏治疗,观察组采用磺胺嘧啶银联合碘伏治疗。结果两组的各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伤口疼痛发生率以及对治疗的满意率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烧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磺胺嘧啶银联合碘伏治疗能够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疗效的满意率。
作者:吴祖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伴随医学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医疗药物得以不断完善,尤其是治疗心衰的药物正在逐步优化,这其中新型袢利尿剂的应用发挥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治疗患者心衰疗效显著。经过实践研究表明,托拉塞米在临床应用中为患者带来福音,可以有效治愈患者心衰疾病,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利尿作用相对而言更强,同时又能够有效提升生物利用度,药效更为持久,关键的是对患者身体不会造成副作用,加强疗效。本文主要分析了治疗心衰药物的发展进展,并探讨了新型袢利尿剂托拉塞米的具体应用情况,谨以此给予理论参考。
作者:黄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