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陶先涛

关键词:冠心病, 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 稳心颗粒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3例(15%),低血压、头痛和心动过缓各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10%),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各1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的疗效更高,且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高血压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3例行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患者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63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3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非常满意16例,满意42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92.1%。结论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高血压予以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奇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达到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进而大大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晓艳;叶文静;靳贺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随访手术完成8~23个月的患者,利用Dienst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利用影像学平均参数评价纠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腕关节功能评价为优的21例(56.77%),评价为良的12例(32.43%),评价为合格的4例(10.8%),总体优良率达到89.2%。手术后患者影像学术前掌倾角平均参数5~25度,尺偏角平均参数为10~25度,患者桡骨短缩基本得到矫正,随访未发现患者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优良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马俊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与安全性探析

    目的:探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简易康复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简易康复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郭银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通过护理干预应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强化护理,并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显著,使加重病情的患者大大减少,值得在医学临床中应用于推广。

    作者:吴清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国际标准进行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明显治疗疗效的患者14例,评断为有效的患者9例,判定为无效的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有明显疗效的有11人,评为有效的有10人,无效的有4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是有很好疗效的,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宇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给予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4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及各项评分均表明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结肠癌化疗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崔晓军;岳园园;井瑶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血栓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田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阻塞冠脉再通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塞冠脉再通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时间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起效、总体治疗时间以及疗效。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治疗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2%,78.04%,观察组治疗方式更为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可得出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时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有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作者:郑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同时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慕涵;李冬灵;秦延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对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美托洛尔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3年2月~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基础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措施基础上加以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措施采取后对照组有效30例(75%),研究组有效38例(95%),并且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美托洛尔疗效明显。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骨科大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分析骨科大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有高血压)30例和对照组(无高血压)28例。对比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随着高血压等级的上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且血压越高、发病率越高,提示高血压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吐逊阿依·帕拉提;努日莎·吐尔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运用中药人工周期法治疗女性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疗效

    目的:探讨运用中药人工周期法治疗女性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育龄期女性痤疮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西药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在研究过程中保存病人的相关资料。治疗2~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进行治疗前期、治疗中期和治疗后期的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期,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实验组,但治疗中期和后期,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体温指导下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疗效确切,其长远疗效较好,能去除病因,促进患者的康复。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疗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具有中药价值,并且有潜在的研究进展。

    作者:毕连宝;于笑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病抗结核药物耐受性的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病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病且无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男性发生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与女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肝肾害的占比大,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第八对颅神经损害、周围血细胞减少、药物热、皮疹、关节肿、末梢神经炎。结论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较复杂,临床上应谨慎选择治疗药物,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于小儿腹泻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实施中西结合护理,观察护理疗效。结果经护理后,体温恢复正常率为93.8%,大便次数正常率为96.9%,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7.9%。且患儿的脱水现象得到了纠正,未出现红臀现象。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小儿腹泻,能够显著减少患儿的腹泻次数,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小琴;高承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探究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心电图改变的联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实行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心电图改变的情况,并观察其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与发生类型。结果经检测,在46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典型表现患者34例(73.91%),非典型表现患者12例(26.09%),典型表现患者比例高于非典型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T段抬高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20例(58.82%);在非ST段抬高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3例(25.00%),ST段抬高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类型方面,主要发生仿型与结性早搏、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与过缓等心律失常现象,但各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主要特征,在此范围内的患者,其心律失常发生率要远远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

    作者:热娜·日介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如何开展规范的冠脉介入

    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在农村居民中的上升率更为显著。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由于缺血性心脏病(IHD)而导致的心血管病死亡,在农村居民已由2004年的低于城市居民上升为2011年的高于城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亦呈现上升态势。与2012年相比,2013年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升高,AMI死亡率大幅超过城市平均水平。ChinaPEACE研究显示2001年至2011年间STEMI患者死亡率并未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患者未能及时接受再灌注治疗。所以,基层医院要在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的不良因素上做出努力,在源头上及时遏制心肌梗死的发生。同时需要在介入治疗技术的推广和规范,逐步有能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作者:刘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3例(15%),低血压、头痛和心动过缓各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10%),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各1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的疗效更高,且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陶先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