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索完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结局评价方法

莫雅冰

关键词:中医药, 功能性胃肠病, 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健康状况量表、报告结局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具体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报告结局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患者接受中华医药方法进行治疗之后,与治疗之前相比,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健康状况量表和报告结局量表的中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关联性。结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效果安全显著,使用报告结局量表,可以更加清晰明确的反映和评价这种治疗效果,具有可信度和可推广性。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

    目的:分析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胸腔积液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部位为第6、7肋间,观察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部位为第5肋间。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具体情况等方面观察、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术后,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第5肋间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疼痛评分明显减少,对患者疼痛的减轻及临床疗效及医疗安全、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理应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光动力学疗法与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远期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有关光动力学疗法与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远期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手术切除术与光动力学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手术切除术与膀胱内灌注化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为92.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9%,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尿道膀胱手术切除术与光动力学治疗方法相比,经尿道膀胱手术切除术、光动力学治疗与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远期疗效显著,在治疗的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环境安全、可靠,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方法结果 PP结论冠心病是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心脏病,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趋势[1]。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离不开科学、恰当的护理配合。为了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本院临床人员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方案和优质护理方案在冠心病患者日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厄贝沙坦与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只采用厄贝沙坦口服治疗,B组采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B组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索完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结局评价方法

    目的: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健康状况量表、报告结局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具体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报告结局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患者接受中华医药方法进行治疗之后,与治疗之前相比,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健康状况量表和报告结局量表的中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关联性。结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效果安全显著,使用报告结局量表,可以更加清晰明确的反映和评价这种治疗效果,具有可信度和可推广性。

    作者:莫雅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心血管内科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早期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临床症状。结果经各自对应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的焦虑症状和睡眠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使患者的疗效得到显著提高,能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彩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的护理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患者24例,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辅助时间为36~140 h,平均辅助时间(64.5±35.7)h。存活20例,其余4例患者治疗无效并死亡,其中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引发死亡3例,其余1例患者属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结论针对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给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术后应配合科学的临床护理,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术后痊愈。

    作者:孙晓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吞咽造影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较高,若不及时进行评定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存。吞咽造影检查是目前评估和诊断吞咽障碍的首选和理想方法,可以有效地评定脑卒中损伤的位置与吞咽困难的关系。

    作者:丁辉;杜丽洁;王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左肺下积液误诊为心包炎1例

    在临床上,心包炎表现呈多样性,且经常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容易误诊,给患者的身体、精神和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结核病的发病率增高,胸腔积液已很常见,但肺下积液鲜有报道,现将我科误诊为心包炎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辩证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胃脘痛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胃脘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患者治愈情况。结果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18例肝气犯胃证患者中,14例治愈,4例好转;19例饮食伤胃证患者中,17例痊愈,2例好转;21例寒邪客胃证患者全部治愈;16例脾胃虚寒证患者10例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13例湿热阻证患者10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6例胃阴亏耗证患者全部治愈;7例淤血停胃证患者5例治愈,2例好转。其治愈率高达97%。结论胃脘痛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其疗效显著、副作用甚微、低复发率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甫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到我院门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34例;对比组单一应用常规降压西药治疗,探究组在对比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辨证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及比较分析。结果3个月治疗完成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对比组为82.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和控制血压,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陈佳楠;王羽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讨论分析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对患有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患有冠心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所起到作用和效果。结果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在接受普通治疗的时候也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其达到的效果要明显好得多,治疗的时间大大减少,并且产生不良情绪的患者出现递减的趋势。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有积极的影响,效果表现非常明显,有助于消除或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江芹;吴义高;王瑞权;黄慧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计数(HGB)、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PLT和HGB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能够改善患者心肌灌注,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事件。

    作者:李枝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社区人群糖代谢及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社区内不同安人群代谢和动脉硬化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2月某社区收治的糖代谢异常及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实际情况,分为NGT,IGR和DM组,对比,BMI和WHR,WHtR,WC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在NGT,IGR和DM组内,依照BMI和WHR,WHtR,WC分成亚组,证实中心性肥胖的ba-PWV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内,将BMI视为判定指标,ba-PWV只在IGR和NGT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述三组中,中心型型肥胖指标和ba-PWV呈现为正相关,BMI组在NGT组和ba-PWV正相关,在IGR和DM组长不存在相关;baPWV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为WHR,WHtR上述两项指标每上升0.1.baPWV就会上升40.5 cm/s和56.8 cm/s。结论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 WHR,WHtR,WC和动脉硬化呈正相关,和BMI相比,更加可以反应出动脉硬化水平。

    作者:包国霞;孙灵;李阳;朱伟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予以评价及分析。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的临床不良反应患者要明显多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心肌耗氧量,提高患者心肌微循环,降低患者心源猝死的发生机率。

    作者:陈佳楠;孟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试论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采用急救护理对其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前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3.61±0.94)分,低于对照组(5.20±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4.86±4.29)分,对照组为(11.52±3.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葛银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3例。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进而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龚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探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方法,详细记录两组产妇的护理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处理,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4.4%,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满意度为96.3%,对照组临床满意度为88.9%,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

    作者:徐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分别是10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次数分别是(1.49±0.25)次、(3.3±0.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分别是(10.6±2.5)天、(17.1±5.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