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芹;吴义高;王瑞权;黄慧兰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实施有效护理,心电监护、治疗药物指导及心理护理。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经过正确治疗,仔细观察病情、细致的心理护理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莉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到我院门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34例;对比组单一应用常规降压西药治疗,探究组在对比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辨证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及比较分析。结果3个月治疗完成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对比组为82.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和控制血压,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陈佳楠;王羽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物理与化学治疗相结合的祛痰、消炎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的优点[1]。近年来,利用雾化吸入的方法,补充电解质和一些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以及一些特殊治疗用药,如肺部肿瘤病人的化疗药物等,雾化疗法已经应用于临床。现就如何使雾化吸入在心衰患者中更好的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张鲜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胸腔积液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部位为第6、7肋间,观察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部位为第5肋间。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具体情况等方面观察、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术后,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第5肋间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疼痛评分明显减少,对患者疼痛的减轻及临床疗效及医疗安全、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理应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氨茶碱与无创正向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道的负面症状,从而降低患者对肺组织中CO2的滞留量。
作者:呼树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实施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45例,对照组实施显微手术;试验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恢复良好比例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8.6%,重度残疾比例为2.2%,低于对照组的1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优于显微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赵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尿酸水平测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作为实验组,并选取非脑血管病患者53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测定患者进行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UA及TG均高于对照组患者,H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子是高尿酸血症以及高脂血症,对患者的血清尿酸以及血脂进行预测,能够有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作者:赵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分别是10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次数分别是(1.49±0.25)次、(3.3±0.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分别是(10.6±2.5)天、(17.1±5.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期患者在西医一体化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结肠透析和中药口服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透析组与口服组,透析组以大黄为主的中药结肠透析,口服组采取口服尿毒清及海昆肾喜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和化验指标改变。结果透析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口服组;化验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期患者在西医一体化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结肠透析是一种安全无创、简单廉价、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红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健康状况量表、报告结局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具体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报告结局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患者接受中华医药方法进行治疗之后,与治疗之前相比,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健康状况量表和报告结局量表的中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关联性。结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效果安全显著,使用报告结局量表,可以更加清晰明确的反映和评价这种治疗效果,具有可信度和可推广性。
作者:莫雅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西医治疗脾胃病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中药辩证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已成为该类病症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脾胃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惠芝;管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II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Ⅲ型)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做好疼痛、血压、预防动脉瘤破裂、饮食护理,术后密切观测血压、心率变化、出血、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结果32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可挽救患者的生命,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蕙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患者24例,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辅助时间为36~140 h,平均辅助时间(64.5±35.7)h。存活20例,其余4例患者治疗无效并死亡,其中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引发死亡3例,其余1例患者属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结论针对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给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术后应配合科学的临床护理,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术后痊愈。
作者:孙晓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方法结果 PP结论冠心病是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心脏病,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趋势[1]。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离不开科学、恰当的护理配合。为了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本院临床人员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方案和优质护理方案在冠心病患者日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佳穴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使用常规针灸治疗和降压九穴针灸治疗。以临床治疗有效率为考量标准,对两组患者加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0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0.00%,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灸治疗时,应该选取降压九穴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巴荣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和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和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程云杰;苟文国;李德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大出血的治疗方式与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大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止血方式治疗,观察组接受止血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症状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6.3±3.4)min、术中出血量(998.2±93.2)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8±4.5)min、(1830.5±14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几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带治疗剖宫产大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李聪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中医补气活血法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西医组40例和补气活血组41例。西医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补气活血组加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比较指标:(1)冠心病疗效;(2)不良反应发生率;(3)治疗前后病人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跟西医组比较,(1)补气活血组冠心病疗效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补气活血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补气活血法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疗效明显,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提升病人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普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方式应用于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改进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应用改进护理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