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应用改进护理方式的价值评析

叶慧

关键词:冠脉支架, 改进护理, 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方式应用于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改进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应用改进护理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左旋卡尼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左旋卡尼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老年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左旋卡尼汀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取左旋卡尼汀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疗效。

    作者:许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试论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采用急救护理对其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前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3.61±0.94)分,低于对照组(5.20±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4.86±4.29)分,对照组为(11.52±3.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葛银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十分令人担忧。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后,我国每年新增45岁以下的中青年高血压的人数达到60万人次。中青年人因为生活节奏快,所面临的工作、生活压力非常大,对健康问题关注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保健观念,不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诱发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大大增加。为了及早预防,减少疾病并发症,应当实施护理干预,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作者:王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辩证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胃脘痛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胃脘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患者治愈情况。结果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18例肝气犯胃证患者中,14例治愈,4例好转;19例饮食伤胃证患者中,17例痊愈,2例好转;21例寒邪客胃证患者全部治愈;16例脾胃虚寒证患者10例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13例湿热阻证患者10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6例胃阴亏耗证患者全部治愈;7例淤血停胃证患者5例治愈,2例好转。其治愈率高达97%。结论胃脘痛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其疗效显著、副作用甚微、低复发率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甫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应用改进护理方式的价值评析

    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方式应用于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改进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应用改进护理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选穴规律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佳穴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使用常规针灸治疗和降压九穴针灸治疗。以临床治疗有效率为考量标准,对两组患者加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0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0.00%,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灸治疗时,应该选取降压九穴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巴荣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心血管内科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早期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临床症状。结果经各自对应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的焦虑症状和睡眠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使患者的疗效得到显著提高,能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彩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生脉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心电图和肌钙蛋白(cTnI)情况。结果化疗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为51.16%,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nI值(0.395±0.055)ng/mL,观察组cTnI值(0.157±0.033)ng/mL,两组cTnI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较佳,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永强;马东红;贾国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04月~2015年0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疗法,治疗组采用环磷腺苷葡胺综合疗法,对比两组的疗效、血浆钠尿肽、左室收缩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浆钠尿肽、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变化显著,各自对应前后指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钠尿肽、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大小分别为(160.62±100.12)pg/mL、(42.08±14.07)%,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浆钠尿肽、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采用环磷腺苷葡胺综合疗法后,可以充分发挥药物功效,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钠尿肽指标大小,调节其左室收缩功能,提高药物临床应用功效。

    作者:苏英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分析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

    目的:分析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胸腔积液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部位为第6、7肋间,观察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部位为第5肋间。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具体情况等方面观察、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术后,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第5肋间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疼痛评分明显减少,对患者疼痛的减轻及临床疗效及医疗安全、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理应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计数(HGB)、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PLT和HGB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能够改善患者心肌灌注,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事件。

    作者:李枝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1例报告

    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辅助循环治疗方案[1],其原理是通过在心脏舒张期对人体下肢及臀部血管进行无创性序贯加压,促使血液回流,增加心脏及其他脏器的舒张期血流灌注,从而改善心脑供血。ECP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突发性耳聋、失眠等患者。国内也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本文通过1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说明体外反搏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肃;梅璐璐;侯敏;陈志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11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给予积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心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杨炳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CTA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附65例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CT冠状动脉成像)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A与CAG(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探讨冠状动脉CTA的临床价值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65例CAG诊断出80支冠脉病变,40.0%为轻度狭窄,43.8%为中度狭窄,16.2%为重度狭窄;CTA共检出91支冠脉病变,39.6%为轻度狭窄,44.0%为中度狭窄,16.5%为重度狭窄;用双盲法分析后MSCT诊出91支冠脉病变,CTA诊断敏感度100%。结论冠状动脉CTA可有效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安全且无创,敏感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勇;张立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方法进行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显著。

    作者:石志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麻醉处理方式研究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麻醉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择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麻,观察组采取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154.23±50.66)min,对照组(520.43±150.34)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即刻、拔管后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采取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缩短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书艳;李建立;周进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予以评价及分析。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的临床不良反应患者要明显多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心肌耗氧量,提高患者心肌微循环,降低患者心源猝死的发生机率。

    作者:陈佳楠;孟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厄贝沙坦与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只采用厄贝沙坦口服治疗,B组采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B组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