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分析

刘娜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11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给予积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磷酸肌酸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磷酸肌酸钠应用在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中,老年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对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讨论分析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对患有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患有冠心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所起到作用和效果。结果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在接受普通治疗的时候也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其达到的效果要明显好得多,治疗的时间大大减少,并且产生不良情绪的患者出现递减的趋势。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有积极的影响,效果表现非常明显,有助于消除或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江芹;吴义高;王瑞权;黄慧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生脉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心电图和肌钙蛋白(cTnI)情况。结果化疗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为51.16%,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nI值(0.395±0.055)ng/mL,观察组cTnI值(0.157±0.033)ng/mL,两组cTnI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较佳,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永强;马东红;贾国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为(49.60±8.25)min,观察组为(27.69±5.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疗效优良,可快速缓解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姜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老年脑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脑血栓患者治疗中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11月收治的老年脑血栓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血栓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美林;刘海燕;梁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选穴规律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佳穴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使用常规针灸治疗和降压九穴针灸治疗。以临床治疗有效率为考量标准,对两组患者加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0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0.00%,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灸治疗时,应该选取降压九穴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巴荣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和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和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程云杰;苟文国;李德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11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给予积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探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方法,详细记录两组产妇的护理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处理,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4.4%,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满意度为96.3%,对照组临床满意度为88.9%,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

    作者:徐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吞咽造影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较高,若不及时进行评定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存。吞咽造影检查是目前评估和诊断吞咽障碍的首选和理想方法,可以有效地评定脑卒中损伤的位置与吞咽困难的关系。

    作者:丁辉;杜丽洁;王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心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杨炳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标准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抗凝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栓栓塞发生率、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采用标准抗凝治疗,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韩敏;王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到我院门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34例;对比组单一应用常规降压西药治疗,探究组在对比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辨证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及比较分析。结果3个月治疗完成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对比组为82.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和控制血压,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陈佳楠;王羽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厄贝沙坦与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只采用厄贝沙坦口服治疗,B组采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B组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试论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采用急救护理对其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前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3.61±0.94)分,低于对照组(5.20±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4.86±4.29)分,对照组为(11.52±3.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葛银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光动力学疗法与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远期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有关光动力学疗法与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远期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手术切除术与光动力学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手术切除术与膀胱内灌注化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为92.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9%,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尿道膀胱手术切除术与光动力学治疗方法相比,经尿道膀胱手术切除术、光动力学治疗与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远期疗效显著,在治疗的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环境安全、可靠,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应用改进护理方式的价值评析

    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方式应用于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改进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应用改进护理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