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吞咽造影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

丁辉;杜丽洁;王娇

关键词:脑卒中, 吞咽障碍, 造影检查
摘要: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较高,若不及时进行评定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存。吞咽造影检查是目前评估和诊断吞咽障碍的首选和理想方法,可以有效地评定脑卒中损伤的位置与吞咽困难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期患者在西医一体化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结肠透析和中药口服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透析组与口服组,透析组以大黄为主的中药结肠透析,口服组采取口服尿毒清及海昆肾喜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和化验指标改变。结果透析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口服组;化验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期患者在西医一体化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结肠透析是一种安全无创、简单廉价、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红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尿酸水平测定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尿酸水平测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作为实验组,并选取非脑血管病患者53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测定患者进行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UA及TG均高于对照组患者,H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子是高尿酸血症以及高脂血症,对患者的血清尿酸以及血脂进行预测,能够有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作者:赵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标准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抗凝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栓栓塞发生率、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采用标准抗凝治疗,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韩敏;王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剖宫产大出血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究剖宫产大出血的治疗方式与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大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止血方式治疗,观察组接受止血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症状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6.3±3.4)min、术中出血量(998.2±93.2)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8±4.5)min、(1830.5±14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几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带治疗剖宫产大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李聪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心血管内科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早期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临床症状。结果经各自对应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的焦虑症状和睡眠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使患者的疗效得到显著提高,能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彩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心绞痛疾病的疗效评析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心绞痛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绞痛疾病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透光法将其分为组a41例和组b42例。组a采用低分子肝素、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西药常规治疗;组b增加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血浆黏度。结果组b相比于组a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组b相比于组a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血浆黏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心绞痛疾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孙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为(49.60±8.25)min,观察组为(27.69±5.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疗效优良,可快速缓解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姜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选穴规律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佳穴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使用常规针灸治疗和降压九穴针灸治疗。以临床治疗有效率为考量标准,对两组患者加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0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0.00%,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灸治疗时,应该选取降压九穴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巴荣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3例。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进而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龚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麻醉处理方式研究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麻醉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择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麻,观察组采取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154.23±50.66)min,对照组(520.43±150.34)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即刻、拔管后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采取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缩短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书艳;李建立;周进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CTA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附65例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CT冠状动脉成像)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A与CAG(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探讨冠状动脉CTA的临床价值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65例CAG诊断出80支冠脉病变,40.0%为轻度狭窄,43.8%为中度狭窄,16.2%为重度狭窄;CTA共检出91支冠脉病变,39.6%为轻度狭窄,44.0%为中度狭窄,16.5%为重度狭窄;用双盲法分析后MSCT诊出91支冠脉病变,CTA诊断敏感度100%。结论冠状动脉CTA可有效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安全且无创,敏感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勇;张立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试论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采用急救护理对其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前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3.61±0.94)分,低于对照组(5.20±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4.86±4.29)分,对照组为(11.52±3.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葛银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分析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

    目的:分析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胸腔积液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部位为第6、7肋间,观察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部位为第5肋间。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具体情况等方面观察、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术后,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第5肋间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疼痛评分明显减少,对患者疼痛的减轻及临床疗效及医疗安全、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理应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吞咽造影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较高,若不及时进行评定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存。吞咽造影检查是目前评估和诊断吞咽障碍的首选和理想方法,可以有效地评定脑卒中损伤的位置与吞咽困难的关系。

    作者:丁辉;杜丽洁;王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疗效评估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实施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45例,对照组实施显微手术;试验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恢复良好比例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8.6%,重度残疾比例为2.2%,低于对照组的1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优于显微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赵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方法进行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显著。

    作者:石志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生脉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心电图和肌钙蛋白(cTnI)情况。结果化疗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为51.16%,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nI值(0.395±0.055)ng/mL,观察组cTnI值(0.157±0.033)ng/mL,两组cTnI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较佳,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永强;马东红;贾国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老年脑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脑血栓患者治疗中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11月收治的老年脑血栓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血栓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美林;刘海燕;梁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的新进展

    中西医治疗脾胃病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中药辩证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已成为该类病症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脾胃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惠芝;管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