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燕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对医院医保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医保支付方式、异地结算等方面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挂号、就诊等各个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医院医保管理的重要性,以信息技术如何在医保管理中应用.
作者:司存武;孙海昕;郭艳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径(LAD)、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纤维凝血蛋白原(FI)是否是导致患者继发缺血性脑梗死的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17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85例)和对照组(单纯心房颤动85例),对其CHA2DS2-vasc评分和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心脏指标等进行检测统计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脂蛋白(a)、MPV、FI、LAD和CHA2DS2-vasc,五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MPV、FI、LAD和CHA2DS2-vasc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存在的;结论 MPV、FI、LAD三项指标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警中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作者:宋广;杨晓君;尹雪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对照组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两组的治疗周期均定为6个月,之后对比每组的用药疗效.结果在治疗周期完毕后,观察组在清早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体重均鲜明低于对照组,并且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也很明显,因此,两组各方面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疗效鲜明,用药安全.
作者: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获得性肺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对比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比组,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喜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安神补脑液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安神补脑液联合运动疗法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结论 安神补脑液联合运动疗法用于神经衰弱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文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L组和C组,各23例.L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L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C组的95.7%;L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7%,高于C组的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马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患有丛集性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了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以后,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研究组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均没发生不良反应与器官功能异常现象.结论 使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丛集性头痛,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对人体无明显的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骞;徐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急性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中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性中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医内科治疗手段,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以及总有效率等方面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内科治疗急性中风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疗效,且疗效显著.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血必净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抗生素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组方案基础上增加血必净注射液.比较(1)赘生物缩小率、死亡率;(2)住院时间;(3)干预前和干预后患儿CRP、WBC、IL-6、体温的差异.结果 (1)血必净组对比常规组赘生物缩小率更高(P<0.05);两组死亡率相似(P>0.05);(2)血必净组对比常规组住院时间更短(P<0.05);(3)干预前两组CRP、WBC、IL-6、体温相似(P>0.05);干预后血必净组对比常规组CRP、WBC、IL-6、体温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炎症水平,促进体温恢复,预后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富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遗传性心肌疾病是一组原发性的、以累及心肌结构和功能为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脏疾病,通常由一种或多种编码心肌细胞、组织的基因发生变异引起,有较强的遗传倾向.遗传性心肌疾病主要包括肥厚型心肌病(HCM)、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ARVC/D)、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遗传性心肌淀粉样变等,以前二者常见.
作者:闻松男;刘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康复路径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路径教育.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对冠心病康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出院后6月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自我管理水平及自我效能水平等方面的控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在干预后,实验组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康复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这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路径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自我效能、康复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福庆;钟建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究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对高血压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分为观察1组(Ⅰ期患者)22例、观察2组(Ⅱ期患者)27例,观察3组(Ⅲ期患者)16例,并选取同期到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4名作为对照组.运用散射比浊法,对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以及尿转铁蛋白(TRF)水平进行测定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TRF、α1-MG以及MA水平有一定提高,且随着高血压病程的严重而提高,其中观察1组患者的α1-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与观察3组TRF、α1-MG以及MA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F、α1-MG以及MA水平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十分敏感,联合检测能够促使阳性率的显著提高.
作者:杜文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膝骨性关节炎中医外治三联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注射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B组采取中药熏敷、手法弹拨、压腿锻炼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7.5%,B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轻度皮肤过敏反应患者1例,其余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外治三联法治疗疾病,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应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郑大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究老年高血压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为(126±6)mmHg,平均舒张压为(70±8)mmHg.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为(93±6)mmHg,平均舒张压为(71±4)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指导等,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延缓病情发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小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妇死亡1例,胎儿死亡1例,新生儿死亡2例;>35岁心衰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产次≤3胎患者心衰发生率显著低于超过3胎者,双胎患者心衰发生率显著比单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及时、尽早诊治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并加强对高龄、多次生产、双胎妊娠患者的监测,以维护母儿健康.
作者:刘晓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浅析256层螺旋CT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256层CT心脏血管成像(CTA)和经胸部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的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证实.将TTE、CTA结构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 CTA检查和TTE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4.51%、89.0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CTA检查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在诊断及三维立体成像效果方面的优势明显优于超生心动图检查,对小儿先心病术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作者:杨房;翟波;别彩荣;郑景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讨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有使用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调神汤.对比两组的治疗效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调神汤联合黛力新的治疗方式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哟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云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发作类型分为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各100例,另选择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hs-CRP和CysC水平.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hs-CRP为(15.5±6.3)mg/L,CysC为(1.5±0.3)mg/L,心绞痛组患者hs-CRP为(8.8±2.3)mg/L,CysC为(0.8±0.2)mg/L,对照组hs-CRP为(2.0±0.3)mg/L,CysC为(0.4±0.1)mg/L,由以上结果可知,心肌梗死组患者hs-CRP、CysC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患者hs-CRP、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患者hs-CRP阳性率为65.0%、CysC阳性率为71.0%,二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2.0%,心绞痛组患者hs-CRP阳性率为42.0%、CysC阳性率为51.0%,二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1.0%,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患者hs-CRP、CysC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C,对于冠心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60例患者进行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选取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判断标准,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96%,阳性,阴性的预测值分别为85%和96%.结论 128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非创伤性及安全性,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检查冠心病的准确率较高,作为一种无创性筛查手段对于检查及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世果;贾银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的老年房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组一与组二,各34例.组一给予药物(阿司匹林)治疗,组二给予药物(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作用效果及预后.结果 用药治疗1年内,组一中有5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组二有2例,组一发生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于组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时据观察得知,两组中发生脑卒中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房颤患者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脑卒中的预防作用功效相近,而氯吡格雷更能有效减少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情况,更明显减少老年房颤患者的痛苦,利于预后.
作者:马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