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外治三联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郑大利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中医外治法, 疗效
摘要:目的 分析膝骨性关节炎中医外治三联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注射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B组采取中药熏敷、手法弹拨、压腿锻炼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7.5%,B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轻度皮肤过敏反应患者1例,其余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外治三联法治疗疾病,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应值得推广和运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两组的血浆TNF-α和hs-CRP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血浆TNF-α水平为(346.3±42.5)ng/L,hs-CRP为(5.6±0.4)mg/L,对照组血浆TNF-α水平为(100.5±12.8)ng/L,hs-CRP为(0.7±0.1)mg/L,由以上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血浆TNF-α、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组的血浆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组的TNF-α和hs-CRP水平(P<0.05),心功能Ⅲ级组的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Ⅱ级组的TNF-α和hs-CRP水平(P<0.05),心功能Ⅱ级组的血浆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的血浆TNF-α和hs-CRP水平(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NF-α和s-CRP升高,升高的水平和心功能有关.

    作者:孙君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讨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4%和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上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瞻性护理对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郭奎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丛集性头痛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患有丛集性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了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以后,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研究组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均没发生不良反应与器官功能异常现象.结论 使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丛集性头痛,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对人体无明显的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骞;徐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科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质量方法添加静脉注射血栓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注射,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改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塞的疗效非常的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徐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中青年心肌梗死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中青年心肌梗死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中青年心肌梗死并成功实施PCI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自我管理教育,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患者行PCI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健康状况问卷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提高中青年心肌梗死PCI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术后生活,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周雪梅;瞿倩;黄锦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获得性肺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对比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比组,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喜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外治三联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膝骨性关节炎中医外治三联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注射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B组采取中药熏敷、手法弹拨、压腿锻炼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7.5%,B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轻度皮肤过敏反应患者1例,其余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外治三联法治疗疾病,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应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郑大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麝香保心丸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取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成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两组的血脂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脂水平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但瑞舒伐他汀的治疗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作者:莫宾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H组和C组,各50例.H组实行护理干预,C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H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56层螺旋CT检查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分析

    目的 浅析256层螺旋CT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256层CT心脏血管成像(CTA)和经胸部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的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证实.将TTE、CTA结构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 CTA检查和TTE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4.51%、89.0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CTA检查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在诊断及三维立体成像效果方面的优势明显优于超生心动图检查,对小儿先心病术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作者:杨房;翟波;别彩荣;郑景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肺心病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gG、lgA以及C3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能够修复患者心肺功能损伤,恢复肺功能,缓解患者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龚新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浓度的变化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两组的血脂及心脏储备指数、射血分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TC(3.4±0.3)mmol/L、TG(0.8±0.1)mmol/L、HDL-C(0.5±0.2)mmol/L、LDL-C(1.6±0.6)mmol/L、Apo-A(0.7±0.2)mmol/L、LP-α(195.5±25.4)mmol/L、hs-CRP(19.8±3.6)mg/L、心脏储备指数(10.0±3.6)%、射血分数(41.6±7.8)%、NT-proBNP(854.3±65.7)ng/L,对照组分别为(5.0±0.1)mmol/L、(1.8±0.5)mmol/L、(1.3±0.4)mmol/L、(2.8±0.3)mmol/L、(1.3±0.2)mmol/L、(154.3±32.1)mmol/L、(2.5±0.1)mg/L、(18.6±2.7)%、(57.8±10.4)%、(101.3±12.8)ng/L,由以上结果可知,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同分级患者的血脂及hs-CRP、心脏储备指数、射血分数、NT-pro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检测对心功能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针灸与西医的疗效,观察组中显效34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5.16%(59/62);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86.21%(50/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发现,应用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比西医方式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且无任何不良症状,因此,针灸方法值得临床普遍应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疾病.

    作者:魏艳红;李文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9.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7%,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世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长春西汀及羟乙基淀粉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组织损害从而出现的以认知障碍为主要特点,也包括运动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行为症状等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是一个较重要的医学、社会问题.

    作者:贺力男;孟祥琨;田红军;刘明霞;刘占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在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应用早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率、致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护理进行干预,不仅降低肺部感染风险,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宪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分析检测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分析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并从同期健康检验人员中抽选4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尿微量蛋白,比对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尿微量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尿微量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对于评估病情、早期治疗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探讨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及护理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病例作为护理干预研究的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3例.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但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干预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整体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护理处理.对比两组血压水平和冠心病改善的效果,统计分析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结束护理时,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结果,显示干预组的降压显效27例,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显效24例,总有效率81.82%.评定两组的降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间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改善病情,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提供整体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调控患者冠心病病情,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在护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时进行使用推广.

    作者:宋玉如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试论现代中医临床诊断之困境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医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非常高.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诊断技术、先进的医药知识以及生物研究技术不断被研发利用,相比较来说,中医的诊断技术就显得有些传统,所以,要想我国的中医事业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与现代化的技术相结合,使用先进的诊断技术.本文就结合中医学的治疗特点,首先介绍了中医治疗诊断的现状,后结合现代化的技术阐述了中医治疗诊断的方法及对策.

    作者:袁长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