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丛集性头痛效果分析

李文骞;徐伟

关键词:天麻素注射液, 丛集性头痛, 治疗, 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患有丛集性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了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以后,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研究组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均没发生不良反应与器官功能异常现象.结论 使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丛集性头痛,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对人体无明显的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B组,各45例.A组为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抑郁、焦虑评分.结果 B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改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浅谈中医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急诊科是中医院的一个对外窗口,其护理质量体现了整个中医院的护理水平.急诊科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对中医院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中医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中医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一些启发.

    作者:李薇;王会英;李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体会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自愿的原则对照组33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其它33例接受单纯西医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副作用小,经济且疗效显著.

    作者:张仁凯;付学凯;孙天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康复科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讨论康复科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对以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我科医护人员经过将康复治疗与心理护理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组60名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因人、因时、因地的将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结合起来,能够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作者:宋淑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康复路径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康复路径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路径教育.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对冠心病康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出院后6月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自我管理水平及自我效能水平等方面的控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在干预后,实验组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康复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这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路径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自我效能、康复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福庆;钟建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心血管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血脂检测指标数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区某医院搜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47例和健康体检者47名作为研究对象,心血管疾病患者所得血脂检验数据记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血脂检验数据记为对比组.结果 研究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均明显高于对比组,而研究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检验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程光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4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采取肠胃外营养治疗方法,试验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血清IgA水平和血清IgG水平.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较对照组的78.87%高,血清IgA水平和血清Ig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伟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9.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7%,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世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归脾汤结合睡眠卫生宣教对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归脾汤中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归脾汤结合睡眠卫生宣教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和PSQI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5%,较对照组的79.6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脾汤结合睡眠卫生宣教对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谷聪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麝香保心丸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取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成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交感风暴患者1例体会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更加危重,本文通过抢救心梗后出现交感风暴患者一例,探讨交感风暴出现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霍红;王嵬民;王凤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讨优质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实验组63例和参照组6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00%,参照组为88.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59%(1/6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52%(9/6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老年患者的住院费用(1.9±0.43)万元,明显少于参照组的(2.4±0.67)万元,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可提高护理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玉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肺心病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gG、lgA以及C3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能够修复患者心肺功能损伤,恢复肺功能,缓解患者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龚新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分析其失眠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中,失眠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者57(33.14%)例、睡眠不稳者88(51.16%)例、早醒者45(26.26%)例、睡眠不足者38(22.09%)例.所有患者由于环境因素导致失眠的为66(38.37%)例,由于患者自身心理因素导致失眠的有51(29.65%)例,由于疾病因素导致失眠的有19(11.05%)例,由于其它因素导致失眠的有112(65.12%)例.结论 老年心血管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包括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及药物因素、生活习惯、夜尿次数多等因素,临床上要在分析失眠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孙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臂丛神经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探讨

    目的 探讨在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采取的诊治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臂丛神经损伤患者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采用传统肢体康复方案后,从复查的X线平片结果可以看出,未发生再次脱落现象.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大关节骨折均得到愈合.所有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肢体功能均得到恢复.结论 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臂丛神经损伤与患者年龄、牵拉损伤有很大关系.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均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促进肢体恢复.但在特殊情况下,应该给予手术治疗.

    作者:陈星;倪莹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对老年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分级护理体会

    目的 思考用分级护理法进行护理,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有哪些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心脏病年龄>55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根据心功能分级实施分级护理,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实验2个月进行结果对比.结果 实施分级护理患者满意度高达90%,比对照组高出16.7个百分点;同时在病情恢复和并发症上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分级护理的效果显著,给老年心功能不全者带来了新的护理模式,对临床的护理提供了发展方向.

    作者:赵卓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在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应用早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率、致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护理进行干预,不仅降低肺部感染风险,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宪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外治三联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膝骨性关节炎中医外治三联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注射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B组采取中药熏敷、手法弹拨、压腿锻炼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7.5%,B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轻度皮肤过敏反应患者1例,其余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外治三联法治疗疾病,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应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郑大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并发症逐年增加.近年来认知功能障碍作为糖尿病新并发症的出现,其患病率较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相关性,2型糖尿病增加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但两者之间的机制尚不明确.2型糖尿病代谢过程复杂,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多种因素,本文对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筛查手段、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作者:赵艳平;杨燕;罗晖;胡雪剑;任建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提高对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认知与诊疗水平任重道远

    遗传性心律失常(Inherited Arrhythmias)是一组具有家族聚集性的遗传性心电疾病,包括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BrS)、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ARVD)、短QT综合征(SQTS)、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CPVT)等.相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而言,遗传性心律失常是少见、甚至罕见疾病,患病率低.目前暂无我国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患病率数据,欧美国家的资料显示,长QT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2000-5000、Brugada综合征为1/2000-4000、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为1/1000-5000,据此推算,在庞大人口基数的前提下,保守估计我国遗传性心律失常患病人数达数百万之多.更为严峻的是,该组疾病是40岁以下人群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中国每100个心脏性猝死病例中,就有10人归因于遗传性心律失常.

    作者:白融;刘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