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梅;徐凡翔;杜燕航;周素琴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多样性护理,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开展对照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多样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程度及总体效果明显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多样性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美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垂体后叶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与防治,并对有垂体后叶素禁忌症情况下的用药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咯血的治疗,分析可能引起患者腹泻的原因,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关联性评价,可初步判断腹泻是垂体后叶素引起的.结论 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的不良反应较多,但有些可以联合其他药物或对症处理预防的.对一些有垂体后叶素禁忌症的患者,在应用该药物时,可以加用血管扩张剂,两者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而发挥到协同止血的作用,有利于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作者:陈红梅;徐凡翔;杜燕航;周素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对医院医保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医保支付方式、异地结算等方面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挂号、就诊等各个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医院医保管理的重要性,以信息技术如何在医保管理中应用.
作者:司存武;孙海昕;郭艳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及心梗三项(CK-MB、Myo、cTnⅠ)的检测水平在冠心病早期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发作类型分为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各10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及心梗三项水平.结果 心肌梗死组hs-CRP为(15.9±4.2)mg/L,D-二聚体为(1.5±0.2)mg/L,CK-MB为(13.8±3.6)ng/mL,Myo为(247.5±35.8)ng/mL,cTnⅠ为(1.4±0.5)ng/mL,心绞痛组hs-CRP为(8.1±1.3)mg/L,D-二聚体为(0.7±0.1)mg/L,CK-MB为(5.8±2.4)ng/mL,Myo为(101.3±24.7)ng/mL,cTnⅠ为(0.5±0.2)ng/mL,对照组患者hs-CRP为(2.0±0.3)mg/L,D-二聚体为(0.1±0.1)mg/L,CK-MB为(2.9±1.6)ng/mL,Myo为(11.3±3.6)ng/mL,cTnⅠ为(0.1±0.1)ng/mL,由以上结果可知,心肌梗死组患者hs-CRP、D-二聚体、CK-MB、Myo、cTnⅠ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患者hs-CRP、D-二聚体、CK-MB、Myo、cTn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及心梗三项的水平,对于冠心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一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在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采取的诊治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臂丛神经损伤患者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采用传统肢体康复方案后,从复查的X线平片结果可以看出,未发生再次脱落现象.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大关节骨折均得到愈合.所有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肢体功能均得到恢复.结论 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臂丛神经损伤与患者年龄、牵拉损伤有很大关系.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均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促进肢体恢复.但在特殊情况下,应该给予手术治疗.
作者:陈星;倪莹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B组,各45例.A组为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抑郁、焦虑评分.结果 B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改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中舒适护理起到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使用舒适护理.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自然分娩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均存在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使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帮助产妇自然分娩,降低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护患关系.
作者:李玉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住院脑卒中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并探讨影响心理韧性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对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结果 调查对象心理韧性得分为(46.44±16.55)分.其中坚韧性、自强、乐观三个维度的得分依次为(23.33±9.09)分、(15.66±5.93)分、(7.45±2.82)分;不同的年龄、职业、工作状态、文化程度之间心理韧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发作次数也影响了患者心理韧性;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有工作状态、文化程度和脑卒中发作次数.结论 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较低,工作状态、文化程度和患脑卒中次数是住院脑卒中患者心理韧性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护理工作需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心理韧性,促进其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作者:马冬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讨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有使用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调神汤.对比两组的治疗效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调神汤联合黛力新的治疗方式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哟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云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两组的血浆TNF-α和hs-CRP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血浆TNF-α水平为(346.3±42.5)ng/L,hs-CRP为(5.6±0.4)mg/L,对照组血浆TNF-α水平为(100.5±12.8)ng/L,hs-CRP为(0.7±0.1)mg/L,由以上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血浆TNF-α、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组的血浆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组的TNF-α和hs-CRP水平(P<0.05),心功能Ⅲ级组的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Ⅱ级组的TNF-α和hs-CRP水平(P<0.05),心功能Ⅱ级组的血浆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的血浆TNF-α和hs-CRP水平(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NF-α和s-CRP升高,升高的水平和心功能有关.
作者:孙君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并从同期健康检验人员中抽选4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尿微量蛋白,比对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尿微量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尿微量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对于评估病情、早期治疗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11月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采用普通方式进行日常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程序化护理方式进行日常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9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7.9±1.9)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的(86.5±2.3)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用程序化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于促进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价值,值得考虑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爱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观察组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原菌清除率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UU和CT清除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丽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抗原125(ca125)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A组,另选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B组,对两组血清ca125、BNP、LVEF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A组ca125、BNP显著高于B组,LVEF数值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中的ca125与其疾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该指标可作为心力衰竭的一个诊治指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时间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用药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0例,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采取时间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情况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经过两组不同的护理发现,干预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有效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时间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高血压降压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H组和C组,各50例.H组实行护理干预,C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H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上使用超声波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来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进行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然后,我们对常规治疗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进行皮下注射2次/d;对联合治疗组患者在使用上述疗法及用量的同时(方法与常规治疗组相同)加用超声波疗法进行治疗,持续治疗两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同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来进行判定其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和数据统计,两组患者的NDS评分相对于治疗前来说都有明显程度的下降,而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另一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超声波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确切,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曹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实验组63例和参照组6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00%,参照组为88.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59%(1/6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52%(9/6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老年患者的住院费用(1.9±0.43)万元,明显少于参照组的(2.4±0.67)万元,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可提高护理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玉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利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插管率、死亡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从住院时间、插管率及病死率方面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方面,治疗后在pH值、PaCO2及PaO2几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效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插管率,减少了死亡率,患者血气状况也明显改善,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马丽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科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质量方法添加静脉注射血栓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注射,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改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塞的疗效非常的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徐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