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俞春霞

关键词:老年危重症患者, 心力衰竭, 特征, 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 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28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力衰竭患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54例(19.3%)合并脑血管病;68例(24.3%)合并器质性心脏病;89例(31.8%)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68例(60.0%)合并脏器功能不全.28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出现心力衰竭的有69例,占24.6%.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76.3±3.8)岁明显比无心衰患者(73.6±3.4)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老年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其中38例(55.1%)LVEF超过50%,左室收缩功能正常,31例(44.9%)LVEF低于50%,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心衰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瓣膜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急诊手术、肺功能异常、年龄与性别是引起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发病受到基础病、手术、年龄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的降低心衰的发病风险,需要确保老年危重症患者积极控制原发病,维持良好的肾脏功能,适当的减少手术.同时,需要根据患者心力衰竭的特征,对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便提高患者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管理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执行单位,其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力,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医保生活.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如何面对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是我国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分析,探讨提升我国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工作额措施.

    作者:司存武;张树林;郭艳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的电针与西药治疗刺激穴位以改善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沉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00 Hz电针组)42例、对照组(2 Hz电针组)41例、空白组(西药组)35例.观察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2 Hz电针组总有效率均优于100 Hz电针组及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Hz电针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对坐骨神经痛具有很好的疗效,低频2 Hz电针的疗效优于高频100 Hz电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晶;秦慧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所住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60例,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8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失眠状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失眠状况与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陶孝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治疗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4例.甲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乙组在西药的基础上使用中医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乙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治疗后的BMI(体质指数)、卵巢体积指标结果更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和体征,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周红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治疗中,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后,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焦虑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治疗中,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后,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焦虑评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姜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 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28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力衰竭患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54例(19.3%)合并脑血管病;68例(24.3%)合并器质性心脏病;89例(31.8%)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68例(60.0%)合并脏器功能不全.28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出现心力衰竭的有69例,占24.6%.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76.3±3.8)岁明显比无心衰患者(73.6±3.4)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老年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其中38例(55.1%)LVEF超过50%,左室收缩功能正常,31例(44.9%)LVEF低于50%,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心衰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瓣膜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急诊手术、肺功能异常、年龄与性别是引起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发病受到基础病、手术、年龄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的降低心衰的发病风险,需要确保老年危重症患者积极控制原发病,维持良好的肾脏功能,适当的减少手术.同时,需要根据患者心力衰竭的特征,对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便提高患者的疗效.

    作者:俞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采用中西结合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采用中西结合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难治性腹泻患儿6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单药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3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难治性腹泻患儿应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汉卿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内科综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中医内科综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中医内科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验组患者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中医内科综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关于血常规检测异常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职工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异常结果分布特点及其潜在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常规体检的在职职工650名的体检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不同,将其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各325例.均采用静脉抗凝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对检测异常结果的分布特点与潜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组WBC、RBC、Hb减少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男性组RBC、Hb增高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组(P<0.05);650名受检者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异常率高达31.23%(203/650),但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健康体检项目,通过血常规检测能快速筛查出贫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等疾病,为早期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苗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尿激酶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与研究

    目的 评价尿激酶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率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赵文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分析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随访3个月.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对其进行教育前、后调查.结果 经健康教育后,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

    作者:闫玲;常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进两年收治人高脂血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即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35例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方剂调脂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指检测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检测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研究分析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通过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记录他们在围手术期护理期间的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产生14例:切口愈合迟缓4例,切口引发感染2例,肺不张6例,低血压2例.无呼吸道严重感染和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 加强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作者:张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脑血管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与用药合理性

    目的 调查我院针对脑血管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以药品限定日剂量作为调查方法,分析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5年期间脑血管药物的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使用情况,并根据其情况作相关药物使用情况排序.还需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观察,以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观察本次调查结果可知,本次研究中共使用了91类针对脑血管病治疗药物,其中抗血小板聚集药、他汀类调脂药、活血化瘀药物、自由基清除剂等类药物是研究使用的主要药物,而用药合理性主要受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次数重复、用药剂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针对脑血管病治疗中存在多种可应用药物,在此基础上应重视药物管理工作,提高患者对药物认知情况,以便提高用药的综合水平,继而促进患者快速恢复身心健康.

    作者:高瞻;陈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消化道疾病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意义

    目的 探究血清CRP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消化道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病变者45例,恶性病变者45例,同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CRP和肿瘤标志物(AFP、CA125、CA19-9)水平,并予以消化道疾病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CRP、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恶性组较良性组高;同时发现消化道疾病患者经过治疗后,明显较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RP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消化道疾病诊断以及良恶性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晋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对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 分析在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患者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使用纳洛酮治疗,治疗组则行中医辩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患者应用中医辩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浅析如何对中药药剂实行标准化管理

    中药药剂的标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只有解决了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的问题,才能推动中药行业的规范发展.目前中药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前人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贯彻落实中药药剂的标准化管理.本文具体阐述了中药药剂标准化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作者:刘倩;陈军;谢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浅析

    目的 在输血检验中,对比并研究盐水法与低离子聚凝胺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受血者114例,分为对照组(采用盐水法)与观察组(采用低离子聚凝胺),各57例,研究两组应用价值.结果 经研究可知观察组中稳定性94.7%、准确度96.5%、阳性检出率14.03%、耗时(3.6±0.2)min、灵敏度98.2%;对照组中稳定性78.9%、准确度75.4%、阳性检出率3.5%、耗时(8.3±0.5)min、灵敏度80.7%;因此,观察组的应用价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的盐水法,然而其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欧阳娟;黄骥;阳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银丹心脑通和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银丹心脑通与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科室内2015年1月~2016年3月心衰患者80例选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衰治疗,研究组予以银丹心脑通和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LVEF、LVF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弹脑心通与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在在治疗心衰中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应用ECMO治疗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一例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临床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抢救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1例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体外膜肺治疗,治疗期间做好病情观察与监测、做好患者肢体循环以及出血、栓塞、溶血、感染、基础护理等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患者顺利康复.结论 严密的病情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体外膜肺治疗暴发性心肌炎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魏小然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