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柴妃;李明;宋伟

关键词:慢性胃溃疡, 中西医结合,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办法治疗慢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9月~12月收治的胃溃疡的患者80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心理治疗的比较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单纯西医治疗,而复发率要远远小于基因治疗的复发率.结论 有本事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的效果要比西医单纯治疗的效果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刍议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各种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发展.而将新颖、多样化的的药物制剂技术与中药制剂的传统方式进行科学整合,不仅有助于促进中药治疗质量,以及临床用药价值的不断提升,也能够进一步拓展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作者:冯世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6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73.33%)低于观察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树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析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感染后咳嗽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单一的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感染后咳嗽的患者予以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疗效显著,且疗效显效快,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维娟;叶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疗法治湿疹的临床研究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瘙痒性、皮损多形性、对称性分布,病程迁延,容易复发等特点.现在,随着人们都市化生活的快速发展,湿疹的患者也在逐渐增长.剧烈的瘙痒、严重的皮肤损害、不断反复的病情等,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困惑.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湿疹既可对急性湿疹做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也可对亚急性、慢性湿疹做到根治.

    作者:田改苗;闫小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脓毒症休克的体温控制

    近年来脓毒症休克的发病率仍然不断增高,随着临床治疗技术及方法的发展与推广,其病死率有所降低,但脓毒症休克仍然是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体温异常是脓毒症休克的特点之一,体温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体温监测操作非常简单方便.因此对脓毒症休克体温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亚低温治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这为脓毒症休克患者体温过高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能,但亚低温治疗对脓毒症休克临床裨益的大小,目前尚缺乏相关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而针对脓毒症休克自发性低体温的调节措施,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袁丁;万有栋;朱瑞雪;孙同文;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探讨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未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组则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会产生过大的不良反应,患者可以忍受,不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影响.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探究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成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全凭七氟醚吸入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70例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抽签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麻醉方式为丙泊酚静脉麻醉,而实验组的麻醉方式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将其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手术前,手术后,实验组患儿手术中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较高;对照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较低,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给予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周期性麻痹神经的中医内科诊治研究

    目的 探究分析中医内科诊治周期性麻痹神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周期性麻痹神经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西医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期性麻痹神经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诊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32例(丹红注射液组)、B组33例(丹参注射液组)、C组31例(红花注射液组),治疗14天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A组与B组及C组疗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疗效,并有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副作用少.

    作者:马光耀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分析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发并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前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照组患者则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计帧数(LTFL)、ST段回落情况、CK-MB峰值及IRA无复流情况,同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PCI术后IRA分布(3.92%)及CK-MB峰值(187±62)明显低于对照组(19.61%;288±115),其TIMIⅢ级血流比例(100.0%)、校正TIMI帧数(27±3)及ST段回落>50%比例(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84.31%、22±1、76.47%),且其术后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6%、7.84%、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29.41%、2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直接PCI术后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心功能有积极意义.

    作者:崔广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泌乳及产后出血状况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初产妇泌乳及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临床产科护理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产妇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别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并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 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对试验组产妇采用护理干预的产后泌乳优良率90.5%(57/63)显著优于对照组69.8%(4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产妇采用护理干预的产后出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发生产后出血及产后12 h、24 h出血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初产妇泌乳及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有利于泌乳的顺利进行,避免产后出血或减少出血量,应广泛推广.

    作者:李小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40例.乙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加香丹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5天,而后复查头颅CT,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血肿吸收情况.结果 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乙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血肿吸收情况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且可以促进患者脑部血肿的吸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及S-100蛋白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并认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肝细胞内的相关生长因子(HGF)和S-100β蛋白水平发生改变的含义.方法 采用ELISA对72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45例对照组的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实行非静态检查,研究ACI患者在不同情况下,比如不是相同的病情、不是相同的梗死面积大小、不是相同的神经功能发生不同问题时的血清HGF、S-I00β蛋白水平的改变情况,采用Speannan法对他们实行一定的相关研究分解.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非常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多,在不是相同的梗死面积、神经功能损坏多少之间比较更加具有统计学的含义.HGF与S-100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关的联系.结论 HGF与S-100β蛋白可以成为提前测定ACI患者病情是否会产生恶化的相关定性指标,然后对二者实行结合比较,后再评定的含义更具有说服性.

    作者:麻春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的临床诊疗资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药物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疗效显然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疗效,其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闫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

    目的 对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脊髓损伤患者80例对其进行随机性的分组为对照和观察两个组,各4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对于观察组主要就是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并且对于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完成之后,观察组巴氏指数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治疗中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并且能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有效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效果.

    作者:庄焕霞;王彬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

    目的 对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效果的探讨.方法 抽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前组患者的基础上加以丹参酮实施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理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使用常规药物与丹参酮进行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姚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骨髓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M组和N组,各55例.M组采用中草药制剂进行冲洗治疗,N组采用普通药物进行冲洗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M组患者的疗效高于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再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理想,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娜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S组和C组,各40例,S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C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S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护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