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及S-100蛋白水平变化研究

麻春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血清肝细胞, S-100β蛋白
摘要:目的 研究并认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肝细胞内的相关生长因子(HGF)和S-100β蛋白水平发生改变的含义.方法 采用ELISA对72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45例对照组的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实行非静态检查,研究ACI患者在不同情况下,比如不是相同的病情、不是相同的梗死面积大小、不是相同的神经功能发生不同问题时的血清HGF、S-I00β蛋白水平的改变情况,采用Speannan法对他们实行一定的相关研究分解.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非常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多,在不是相同的梗死面积、神经功能损坏多少之间比较更加具有统计学的含义.HGF与S-100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关的联系.结论 HGF与S-100β蛋白可以成为提前测定ACI患者病情是否会产生恶化的相关定性指标,然后对二者实行结合比较,后再评定的含义更具有说服性.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分析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发并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前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照组患者则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计帧数(LTFL)、ST段回落情况、CK-MB峰值及IRA无复流情况,同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PCI术后IRA分布(3.92%)及CK-MB峰值(187±62)明显低于对照组(19.61%;288±115),其TIMIⅢ级血流比例(100.0%)、校正TIMI帧数(27±3)及ST段回落>50%比例(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84.31%、22±1、76.47%),且其术后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6%、7.84%、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29.41%、2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直接PCI术后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心功能有积极意义.

    作者:崔广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的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许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高血压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焦虑抑郁药物对治疗高血压疾病具有较高的疗效.

    作者:刘维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利巴韦林),观察组患儿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对比两组患儿之间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7.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中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效果显著,可使患儿的各临床症状更快消失,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的临床诊疗资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药物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疗效显然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疗效,其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闫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高剂量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剂量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8例.治疗时间15天,治疗组在优化治疗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治疗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口服高剂量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临床不良反应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长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骨髓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M组和N组,各55例.M组采用中草药制剂进行冲洗治疗,N组采用普通药物进行冲洗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M组患者的疗效高于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脓毒症休克的体温控制

    近年来脓毒症休克的发病率仍然不断增高,随着临床治疗技术及方法的发展与推广,其病死率有所降低,但脓毒症休克仍然是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体温异常是脓毒症休克的特点之一,体温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体温监测操作非常简单方便.因此对脓毒症休克体温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亚低温治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这为脓毒症休克患者体温过高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能,但亚低温治疗对脓毒症休克临床裨益的大小,目前尚缺乏相关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而针对脓毒症休克自发性低体温的调节措施,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袁丁;万有栋;朱瑞雪;孙同文;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疗法治湿疹的临床研究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瘙痒性、皮损多形性、对称性分布,病程迁延,容易复发等特点.现在,随着人们都市化生活的快速发展,湿疹的患者也在逐渐增长.剧烈的瘙痒、严重的皮肤损害、不断反复的病情等,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困惑.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湿疹既可对急性湿疹做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也可对亚急性、慢性湿疹做到根治.

    作者:田改苗;闫小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33%,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健康教育水平、预防意识提升状态、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等方面,实验组医护人员所选用的护理制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护理操作技能方面,两组医护人员的相关护理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在避免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消极治疗情绪的基础上,提升护理的综合水平与质量.

    作者:徐小雅;宁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替罗非班联合肝素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肝素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10天后,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替罗非班和肝素钠联合用药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预后疗效好.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肝素钠能够有效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且预后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士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高钾血症患者在心内科监护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对高钾血症患者在心科监护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心内科监护室收治的高钾血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疾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死亡率、病情恶化概率及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及满意度.结果 患者的死亡率为0.00%,病情恶化概率为10.00%,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高钾血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效果显著.

    作者:沈小丽;李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其中46例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异常反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因素.结果 患者的精神状态、术前禁食时间、穿刺途径、拔管时间是影响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主要因素,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 h、经股动脉穿刺、术后立即拔管会引起迷走神经异常发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相关因素包括精神状态、术前禁食时间、穿刺途径、拔管时间,术中、术后应积极规避这些危险因素,避免迷走神经异常发射的发生.

    作者:何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孙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分别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0例.单一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后的效果、血压情况、持续时间及起效时间等.结果 经不同麻醉后,联合组的效果优于单一组,且麻醉后起效时间快,术中无体动,血压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高血征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效果比硬膜外麻醉效果好,不仅起效时间较快,术中无体动,减少了术中牵拉,而且维持血压在稳定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加味小建中汤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使用加味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行西医治疗,治疗组行加味小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①治疗效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4.1较常规组的82.3%较高(P<0.05).②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产生轻微的胃部不适反应,后自然消失.结论 消化性溃疡患者经加味小建中汤治疗后,不仅使恢复进程缩短,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谢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时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参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中西医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04%,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汉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使用厄贝沙坦联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7.06%)优于对照组(79.41%);实验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应在医学上推广.

    作者:孙海峰;刘倩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的效果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放疗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放疗联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秋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施行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血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血压得到更佳控制,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爱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