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爱清
目的 分析并评价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心血管内科在时间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共收治各类疾病患者20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200例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中分别纳入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干预.以护理总有效率为观察指标,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护理期间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95/100),对照组为76.00%(76/1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的实施对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有积极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理有效率,值得推广实践.
作者:王芬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各种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发展.而将新颖、多样化的的药物制剂技术与中药制剂的传统方式进行科学整合,不仅有助于促进中药治疗质量,以及临床用药价值的不断提升,也能够进一步拓展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作者:冯世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析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感染后咳嗽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单一的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感染后咳嗽的患者予以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疗效显著,且疗效显效快,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维娟;叶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近年来脓毒症休克的发病率仍然不断增高,随着临床治疗技术及方法的发展与推广,其病死率有所降低,但脓毒症休克仍然是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体温异常是脓毒症休克的特点之一,体温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体温监测操作非常简单方便.因此对脓毒症休克体温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亚低温治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这为脓毒症休克患者体温过高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能,但亚低温治疗对脓毒症休克临床裨益的大小,目前尚缺乏相关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而针对脓毒症休克自发性低体温的调节措施,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袁丁;万有栋;朱瑞雪;孙同文;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鼻导管给氧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观察组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对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证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有良好的作用效果,极大程度的改变了患者缺氧的状态,在临床上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及推广作用.
作者:吴顺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的发作类型分为AMI组、UAP组和SA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以上四组的血清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AMI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853.4±35.6)μg/L,,UAP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436.5±39.5)μg/L,SAP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189.5±32.4)μg/L,对照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45.2±10.6)μg/L.AMI组患者50例,hs-CRP为(21.6±8.2)mg/L,UAP组患者50例,hs-CRP为(13.5±6.4)mg/L,SAP组患者50例,hs-CRP为(6.8±2.4)mg/L,对照组患者50例,hs-CRP为(2.7±0.6)mg/dL.AMI组患者50例,血BNP为(235.6±46.1)pg/mL,UAP组患者50例,血BNP为(128.5±32.4)pg/mL,SAP组患者50例,血BNP为(63.7±21.6)pg/mL,对照组患者50例,血BNP为(26.8±5.7)pg/mL.AMI组患者50例,血Hcy为(28.6±9.7)μmol/L,UAP组患者50例,血Hcy为(16.5±6.2)μmol/L,SAP组患者50例,血Hcy为(8.6±3.1)μmol/L,对照组患者50例,血Hcy为(4.9±2.0)μmol/L.四组血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测定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可为临床评价病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魏小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观察CT诊断结果.结果 49例患者中,血肿共检出61个,单发血肿47例,多发血肿2例,血肿体积平均(5.3±0.6)cm3.结论 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时,血肿确诊率较高,且可了解血肿动态变化,有利于临床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肖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探讨闫咏梅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闫咏梅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头痛、眩晕、中风先兆等证.闫咏梅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血管疾病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海英;闫咏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析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急诊快捷护理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33%,致残率为13.33%,参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8.33%,致残率为23.33%,比较后可知,实验组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急诊快捷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对改善患者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李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6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73.33%)低于观察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树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高血压病护理、饮食护理及预防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病情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率高达100.0%.结论 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病情的早期恢复,效果理想.
作者:曹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CAG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AG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徐长辉;田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中西医治疗冠心病的互补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翻阅相关研究资料对中西医互补应用在冠心病相关治疗中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与结论 借助中西医的互补性,可以在再灌注后出现的心肌无再流、再灌注损伤和冠状动脉术后再狭窄等治疗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有进一步提高再灌注疗法疗效的可能性.
作者:王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高剂量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8例.治疗时间15天,治疗组在优化治疗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治疗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口服高剂量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临床不良反应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长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血脂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清铁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TC、TG、LD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并对血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牛炳英;李博;王芙蕊;武江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并认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肝细胞内的相关生长因子(HGF)和S-100β蛋白水平发生改变的含义.方法 采用ELISA对72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45例对照组的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实行非静态检查,研究ACI患者在不同情况下,比如不是相同的病情、不是相同的梗死面积大小、不是相同的神经功能发生不同问题时的血清HGF、S-I00β蛋白水平的改变情况,采用Speannan法对他们实行一定的相关研究分解.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非常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多,在不是相同的梗死面积、神经功能损坏多少之间比较更加具有统计学的含义.HGF与S-100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关的联系.结论 HGF与S-100β蛋白可以成为提前测定ACI患者病情是否会产生恶化的相关定性指标,然后对二者实行结合比较,后再评定的含义更具有说服性.
作者:麻春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针对心血管内科疾病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血管疾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凤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未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组则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会产生过大的不良反应,患者可以忍受,不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影响.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在中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意义与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1例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西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恢复自由活动及术后住院时间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助于预后恢复.
作者:许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瘙痒性、皮损多形性、对称性分布,病程迁延,容易复发等特点.现在,随着人们都市化生活的快速发展,湿疹的患者也在逐渐增长.剧烈的瘙痒、严重的皮肤损害、不断反复的病情等,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困惑.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湿疹既可对急性湿疹做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也可对亚急性、慢性湿疹做到根治.
作者:田改苗;闫小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