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

牛炳英;李博;王芙蕊;武江涛

关键词:辛伐他汀, 老年男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铁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血脂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清铁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TC、TG、LD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并对血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并评价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心血管内科在时间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共收治各类疾病患者20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200例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中分别纳入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干预.以护理总有效率为观察指标,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护理期间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95/100),对照组为76.00%(76/1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的实施对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有积极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理有效率,值得推广实践.

    作者:王芬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探究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成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与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能够保证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并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守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对改善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改善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对照组妊娠结局总不良率(30.95%)高于观察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使用厄贝沙坦联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7.06%)优于对照组(79.41%);实验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应在医学上推广.

    作者:孙海峰;刘倩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应用曲美他嗪结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相比对照组均得到提高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

    作者:袁一木;彭玲;田颖;邹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疗法治湿疹的临床研究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瘙痒性、皮损多形性、对称性分布,病程迁延,容易复发等特点.现在,随着人们都市化生活的快速发展,湿疹的患者也在逐渐增长.剧烈的瘙痒、严重的皮肤损害、不断反复的病情等,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困惑.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湿疹既可对急性湿疹做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也可对亚急性、慢性湿疹做到根治.

    作者:田改苗;闫小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于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9.4±1.9)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4.3±1.9)天;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林长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析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感染后咳嗽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单一的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感染后咳嗽的患者予以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疗效显著,且疗效显效快,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维娟;叶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替罗非班联合肝素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肝素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10天后,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替罗非班和肝素钠联合用药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预后疗效好.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肝素钠能够有效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且预后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士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骨髓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M组和N组,各55例.M组采用中草药制剂进行冲洗治疗,N组采用普通药物进行冲洗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M组患者的疗效高于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利巴韦林),观察组患儿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对比两组患儿之间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7.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中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效果显著,可使患儿的各临床症状更快消失,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血管难度分级后接受桡动脉采血的住院患者的资料,并抽选血管难度分级前接受桡动脉采血住院患者作为对比对象,比较血管难度分级前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管理前护士的一次性穿刺率与管理后比较,患者的疼痛评分与管理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润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应用ICU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ICU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观察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后,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统计疗效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进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7例(88.2%),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压、心律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胺碘酮对ICU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对临床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葛保国;王新存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CAG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AG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徐长辉;田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脓毒性休克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进展

    脓毒性休克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生命.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是脓毒性休克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存在争议,本文对其在脓毒性休克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作者:丁显飞;万有栋;孙谋;余言午;张艳艳;袁丁;高艳霞;孙同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其中46例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异常反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因素.结果 患者的精神状态、术前禁食时间、穿刺途径、拔管时间是影响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主要因素,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 h、经股动脉穿刺、术后立即拔管会引起迷走神经异常发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相关因素包括精神状态、术前禁食时间、穿刺途径、拔管时间,术中、术后应积极规避这些危险因素,避免迷走神经异常发射的发生.

    作者:何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清肝汤加味与西医结合在治疗甲亢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清肝汤加味与西医结合在治疗甲亢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实验组3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案,实验组采用清肝汤加味与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液中FT3、FT4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液中FT3、FT4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亢患者应用清肝汤加味与西医进行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康伟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的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许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高血压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焦虑抑郁药物对治疗高血压疾病具有较高的疗效.

    作者:刘维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