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许峰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炎症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的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分别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0例.单一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后的效果、血压情况、持续时间及起效时间等.结果 经不同麻醉后,联合组的效果优于单一组,且麻醉后起效时间快,术中无体动,血压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高血征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效果比硬膜外麻醉效果好,不仅起效时间较快,术中无体动,减少了术中牵拉,而且维持血压在稳定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应用曲美他嗪结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相比对照组均得到提高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

    作者:袁一木;彭玲;田颖;邹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血脂康联合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脂康联合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内科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脂康,早晚饭后服用;同时联合中药治疗,连续用药6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42例(65.6%),有效10例(31.2%),无效2例(3.1%),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28例(43.7%),19例(28.1%),18例(28.1%),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康联合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可长期服用.

    作者:闫德江;袁建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周期性麻痹神经的中医内科诊治研究

    目的 探究分析中医内科诊治周期性麻痹神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周期性麻痹神经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西医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期性麻痹神经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诊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老年心绞痛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的临床诊疗资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药物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疗效显然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疗效,其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闫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血管难度分级后接受桡动脉采血的住院患者的资料,并抽选血管难度分级前接受桡动脉采血住院患者作为对比对象,比较血管难度分级前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管理前护士的一次性穿刺率与管理后比较,患者的疼痛评分与管理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润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8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8周后观察患者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钙片可降低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少.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目的 研究他汀强化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并行PCI(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00例,随机分配,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历时24周的试验过程中,实验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服用10 mg/d.分别在用药的第4周、第12周、第24周对患者进行血脂以及肝功的复查,检测TC,TG,LDL-C,HDL-C水平,在第24周时,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的复查,检查支架内的再狭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都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下降,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出现上升的现象,经过对比发现,实验组变化幅度比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通过冠脉造影的复查,发现实验组出现再狭窄状况5例,对照组出现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强化治疗可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曲孝龙;张恒;史晓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厌食症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儿童厌食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90例.其中参照组的患儿口服吗丁啉悬液及胃蛋白酶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参苓白术颗粒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厌食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且患儿的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体重增加情况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22%,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的厌食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还能改善患儿的自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沙新奂;马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急诊护理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急诊快捷护理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33%,致残率为13.33%,参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8.33%,致残率为23.33%,比较后可知,实验组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急诊快捷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对改善患者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李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抗精神病药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②治疗前,两组HAD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DM评分均降低,实验组HADM评分在不同时间段(治疗后第2、4、6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用药后副反应发生率为14.28%与对照组1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治疗中,抗精神病药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消除抑郁情绪,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唐雷;龚琴;杜文志;林垠帆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时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参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中西医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04%,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汉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个体护理计划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个体护理计划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心脏搭桥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护理,分析两组应用效果及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S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满意率97.14%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搭桥术中实施个体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从而提高疗效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胎儿心脏超声在三尖瓣下移畸形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中应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存在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的孕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实验组,然后选取另外3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然后对其检查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通过病理检查后发现,实验组患者中发病部位位于隔叶及后叶下移比较常见,尤其是隔叶非常明显.同时还发现实验组患者的MTD指标高于对照组,而TV-心尖/TV-房顶、TV-心尖/MV-心尖、ARV/ALV、ARV/ARV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临床诊断过程中为其提供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对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有效的检查,而且还能为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良好的借鉴,从而确保患儿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邹翰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33%,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健康教育水平、预防意识提升状态、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等方面,实验组医护人员所选用的护理制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护理操作技能方面,两组医护人员的相关护理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在避免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消极治疗情绪的基础上,提升护理的综合水平与质量.

    作者:徐小雅;宁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脓毒性休克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进展

    脓毒性休克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生命.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是脓毒性休克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存在争议,本文对其在脓毒性休克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作者:丁显飞;万有栋;孙谋;余言午;张艳艳;袁丁;高艳霞;孙同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析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析其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30例.中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则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方式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老年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较好,减轻了患者疼痛,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感染性休克及其临床治疗进展

    感染性休克[1]是指侵入血液循环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激活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内源性炎症介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进一步作用于机体各个器官、系统,造成组织、细胞破坏,代谢紊乱,甚至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导致以休克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张曙光;秦翠红;万有栋;孙同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观察2组护理前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一般生活功能(12.6±3.5)分、社会心理功能(22.8±6.4)分、工作状况(9.3±2.9)分、医疗情况(10.6±6.1)分、体力(19.5±9.4)分、病情(19.6±7.3)分,对照组一般生活功能(6.2±1.7)分、社会心理功能(12.4±4.8)分、工作状况(4.2±2.0)分、医疗情况(4.8±2.3)分、体力(9.5±3.6)分、病情(8.5±3.2)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为(35.6±10.3)分,SDS评分为(35.9±12.5)分,对照组护理前后SAS评分为(46.8±12.3)分,SDS评分为(47.0±13.6)分,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王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