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时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陈汉卿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治疗, 中西医联合用药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参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中西医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04%,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即甲组与乙组,每组60例.甲组采取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乙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甲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76.67%,低于乙组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效果剖为显著,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朴东振;朱哲;罗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孙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的临床诊疗资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药物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疗效显然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疗效,其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闫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探究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成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脓毒症休克的体温控制

    近年来脓毒症休克的发病率仍然不断增高,随着临床治疗技术及方法的发展与推广,其病死率有所降低,但脓毒症休克仍然是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体温异常是脓毒症休克的特点之一,体温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体温监测操作非常简单方便.因此对脓毒症休克体温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亚低温治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这为脓毒症休克患者体温过高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能,但亚低温治疗对脓毒症休克临床裨益的大小,目前尚缺乏相关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而针对脓毒症休克自发性低体温的调节措施,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袁丁;万有栋;朱瑞雪;孙同文;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33%,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健康教育水平、预防意识提升状态、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等方面,实验组医护人员所选用的护理制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护理操作技能方面,两组医护人员的相关护理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在避免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消极治疗情绪的基础上,提升护理的综合水平与质量.

    作者:徐小雅;宁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再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理想,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娜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

    目的 对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脊髓损伤患者80例对其进行随机性的分组为对照和观察两个组,各4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对于观察组主要就是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并且对于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完成之后,观察组巴氏指数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治疗中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并且能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有效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效果.

    作者:庄焕霞;王彬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并分析针对心血管内科疾病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血管疾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凤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观察2组护理前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一般生活功能(12.6±3.5)分、社会心理功能(22.8±6.4)分、工作状况(9.3±2.9)分、医疗情况(10.6±6.1)分、体力(19.5±9.4)分、病情(19.6±7.3)分,对照组一般生活功能(6.2±1.7)分、社会心理功能(12.4±4.8)分、工作状况(4.2±2.0)分、医疗情况(4.8±2.3)分、体力(9.5±3.6)分、病情(8.5±3.2)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为(35.6±10.3)分,SDS评分为(35.9±12.5)分,对照组护理前后SAS评分为(46.8±12.3)分,SDS评分为(47.0±13.6)分,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王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老年心绞痛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周期性麻痹神经的中医内科诊治研究

    目的 探究分析中医内科诊治周期性麻痹神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周期性麻痹神经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西医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期性麻痹神经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诊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6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73.33%)低于观察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树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时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参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中西医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04%,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汉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分别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0例.单一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后的效果、血压情况、持续时间及起效时间等.结果 经不同麻醉后,联合组的效果优于单一组,且麻醉后起效时间快,术中无体动,血压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高血征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效果比硬膜外麻醉效果好,不仅起效时间较快,术中无体动,减少了术中牵拉,而且维持血压在稳定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8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8周后观察患者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钙片可降低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少.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社区老年的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择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要远小于观察组的人员.结论 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让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好的控制老年高血压情况,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云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环磷腺苷葡胺与米力农治疗老年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环磷腺苷葡胺与米力农治疗老年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心血管科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米力农治疗老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不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米力农治疗良好,减缓了心功能衰竭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急诊护理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急诊快捷护理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33%,致残率为13.33%,参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8.33%,致残率为23.33%,比较后可知,实验组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急诊快捷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对改善患者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李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检测指标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的发作类型分为AMI组、UAP组和SA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以上四组的血清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AMI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853.4±35.6)μg/L,,UAP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436.5±39.5)μg/L,SAP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189.5±32.4)μg/L,对照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45.2±10.6)μg/L.AMI组患者50例,hs-CRP为(21.6±8.2)mg/L,UAP组患者50例,hs-CRP为(13.5±6.4)mg/L,SAP组患者50例,hs-CRP为(6.8±2.4)mg/L,对照组患者50例,hs-CRP为(2.7±0.6)mg/dL.AMI组患者50例,血BNP为(235.6±46.1)pg/mL,UAP组患者50例,血BNP为(128.5±32.4)pg/mL,SAP组患者50例,血BNP为(63.7±21.6)pg/mL,对照组患者50例,血BNP为(26.8±5.7)pg/mL.AMI组患者50例,血Hcy为(28.6±9.7)μmol/L,UAP组患者50例,血Hcy为(16.5±6.2)μmol/L,SAP组患者50例,血Hcy为(8.6±3.1)μmol/L,对照组患者50例,血Hcy为(4.9±2.0)μmol/L.四组血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测定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可为临床评价病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魏小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