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梅
目的 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鼻导管给氧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观察组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对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证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有良好的作用效果,极大程度的改变了患者缺氧的状态,在临床上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及推广作用.
作者:吴顺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老年心绞痛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即甲组与乙组,每组60例.甲组采取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乙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甲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76.67%,低于乙组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效果剖为显著,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朴东振;朱哲;罗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孙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未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组则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会产生过大的不良反应,患者可以忍受,不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影响.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改善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对照组妊娠结局总不良率(30.95%)高于观察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心力衰竭为心内科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临床应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本文研究重点是分析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的诊断以及治疗情况.
作者:左晓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在高原地区医院中的应用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6年3月丽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在床旁应用漂浮电极导管技术行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在心电监护指导下,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如何将漂浮球囊电极植入右心室心尖部,严密观察手术过程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平均操作时间,放置时间,安置一次的平均费用.结果 1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器安置时间约8~30 min,电极留置时间0.5~20天,平均时间约6天,一次临时起搏器置入费用2500元.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气胸1例,误传锁骨下动脉1例,起搏器安置成功后电极脱位2例,均为喝酒后烦躁患者.无其并发症发生.结论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适合在没有X线透视、不宜搬动危重患者、高原地区偏僻医院中应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飞;陈宗宁;赵渊;茶丽珠;赵谷天;尹浩;张秀琼;和旭;邱立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使用厄贝沙坦联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7.06%)优于对照组(79.41%);实验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应在医学上推广.
作者:孙海峰;刘倩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脊髓损伤患者80例对其进行随机性的分组为对照和观察两个组,各4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对于观察组主要就是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并且对于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完成之后,观察组巴氏指数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治疗中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并且能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有效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效果.
作者:庄焕霞;王彬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分析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发并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前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照组患者则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计帧数(LTFL)、ST段回落情况、CK-MB峰值及IRA无复流情况,同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PCI术后IRA分布(3.92%)及CK-MB峰值(187±62)明显低于对照组(19.61%;288±115),其TIMIⅢ级血流比例(100.0%)、校正TIMI帧数(27±3)及ST段回落>50%比例(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84.31%、22±1、76.47%),且其术后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6%、7.84%、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29.41%、2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直接PCI术后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心功能有积极意义.
作者:崔广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70例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抽签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麻醉方式为丙泊酚静脉麻醉,而实验组的麻醉方式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将其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手术前,手术后,实验组患儿手术中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较高;对照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较低,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给予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33%,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健康教育水平、预防意识提升状态、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等方面,实验组医护人员所选用的护理制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护理操作技能方面,两组医护人员的相关护理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在避免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消极治疗情绪的基础上,提升护理的综合水平与质量.
作者:徐小雅;宁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障碍正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葡醛内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护肝宁胶囊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6.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两组ALT、AST及GGT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故值得推广.
作者:曾永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的准确性与相关偏差系数之间的一致性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型号为KX-21N、XT1800i、BC-5300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正常值质控物与新鲜EDTA-K2抗凝血的检测,从而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精密度.结果 三台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的测量结果重复性高,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其检测结果的偏差系数均在允许范围内(cv%<5%),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相关检测人员应定期对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偏差评估与校准,从而保证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相关偏差系数之间的一致性.
作者:刘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医疗科技的发展,治疗儿童的心血管疾病的技术也随之改进,与此同时,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前后的护理也变得至关重要.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肠胃功能下降,对摄取的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身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也不足,因此很容易造成患病儿童身体幼小及活动不足容易被疾病侵袭.除此之外,手术过程中对患儿造成的身体的伤口,手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疼痛,都会给患儿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影响康复速度.所以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疾病的类型、手术的种类等不同情况,需要进行不同的护理,增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肠胃功能,加强其对摄入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在促进其生长发育的同时加强对其他疾病的抵抗,更好更快的康复.
作者:李魏靓;陈小玉;彭永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拜新同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入院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样便利法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拜新同30 mg,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松龄血脉康胶囊1.5 g,3次/d,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临床症状、血脂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服药8周,降压总有效率84%,治疗组的血压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下降幅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联合拜新同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降压效果,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消风汤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对急性荨麻疹风热型的疗效,并分析消风汤方组中各味中药对急性荨麻疹风热型的临床治疗机制.方法 74例急性荨麻疹风热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给予消风汤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对照组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5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7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风汤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闫婵娟;陈璐;陈乐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析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析其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30例.中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则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方式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老年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较好,减轻了患者疼痛,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分别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0例.单一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后的效果、血压情况、持续时间及起效时间等.结果 经不同麻醉后,联合组的效果优于单一组,且麻醉后起效时间快,术中无体动,血压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高血征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效果比硬膜外麻醉效果好,不仅起效时间较快,术中无体动,减少了术中牵拉,而且维持血压在稳定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月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