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分析

刘玲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 检测结果, 可比性, 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的准确性与相关偏差系数之间的一致性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型号为KX-21N、XT1800i、BC-5300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正常值质控物与新鲜EDTA-K2抗凝血的检测,从而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精密度.结果 三台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的测量结果重复性高,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其检测结果的偏差系数均在允许范围内(cv%<5%),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相关检测人员应定期对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偏差评估与校准,从而保证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相关偏差系数之间的一致性.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8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8周后观察患者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钙片可降低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少.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在高原地区医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在高原地区医院中的应用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6年3月丽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在床旁应用漂浮电极导管技术行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在心电监护指导下,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如何将漂浮球囊电极植入右心室心尖部,严密观察手术过程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平均操作时间,放置时间,安置一次的平均费用.结果 1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器安置时间约8~30 min,电极留置时间0.5~20天,平均时间约6天,一次临时起搏器置入费用2500元.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气胸1例,误传锁骨下动脉1例,起搏器安置成功后电极脱位2例,均为喝酒后烦躁患者.无其并发症发生.结论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适合在没有X线透视、不宜搬动危重患者、高原地区偏僻医院中应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飞;陈宗宁;赵渊;茶丽珠;赵谷天;尹浩;张秀琼;和旭;邱立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对改善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改善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对照组妊娠结局总不良率(30.95%)高于观察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探究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成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泵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心脏的主要功能象泵一样通过规律的心肌收缩和舒张,将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有效地排到主动脉和肺动脉,临床表现上通常将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左心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称为泵衰竭.

    作者:姚海木;高艳霞;万有栋;孙同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的准确性与相关偏差系数之间的一致性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型号为KX-21N、XT1800i、BC-5300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正常值质控物与新鲜EDTA-K2抗凝血的检测,从而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精密度.结果 三台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的测量结果重复性高,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其检测结果的偏差系数均在允许范围内(cv%<5%),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相关检测人员应定期对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偏差评估与校准,从而保证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相关偏差系数之间的一致性.

    作者:刘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血脂康联合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脂康联合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内科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脂康,早晚饭后服用;同时联合中药治疗,连续用药6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42例(65.6%),有效10例(31.2%),无效2例(3.1%),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28例(43.7%),19例(28.1%),18例(28.1%),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康联合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可长期服用.

    作者:闫德江;袁建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抗栓治疗在房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接收的房颤患者,共计102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将102例病例分成A、B两组,每组51例.A组采用华法林抗栓疗法,B组采用阿司匹林抗栓疗法.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1.96%,B组为7.84%.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华法林抗栓疗法积极用于房颤中,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提高疗效.

    作者:张立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32例(丹红注射液组)、B组33例(丹参注射液组)、C组31例(红花注射液组),治疗14天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A组与B组及C组疗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疗效,并有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副作用少.

    作者:马光耀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治疗冠心病的互补性研究

    目的 对中西医治疗冠心病的互补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翻阅相关研究资料对中西医互补应用在冠心病相关治疗中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与结论 借助中西医的互补性,可以在再灌注后出现的心肌无再流、再灌注损伤和冠状动脉术后再狭窄等治疗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有进一步提高再灌注疗法疗效的可能性.

    作者:王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40例.乙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加香丹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5天,而后复查头颅CT,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血肿吸收情况.结果 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乙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血肿吸收情况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且可以促进患者脑部血肿的吸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运用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的分析

    目的 探讨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采用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诊的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113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采用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和对照组57例(采用丹红注射液的方法治疗).结果 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组间疗效对比,观察组94.64%优于对照组78.9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轻微头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当前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临床治疗过程中,养阴益气活血汤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春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老年心绞痛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办法治疗慢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9月~12月收治的胃溃疡的患者80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心理治疗的比较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单纯西医治疗,而复发率要远远小于基因治疗的复发率.结论 有本事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的效果要比西医单纯治疗的效果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柴妃;李明;宋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清肝汤加味与西医结合在治疗甲亢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清肝汤加味与西医结合在治疗甲亢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实验组3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案,实验组采用清肝汤加味与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液中FT3、FT4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液中FT3、FT4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亢患者应用清肝汤加味与西医进行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康伟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析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析其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30例.中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则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方式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老年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较好,减轻了患者疼痛,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血管难度分级后接受桡动脉采血的住院患者的资料,并抽选血管难度分级前接受桡动脉采血住院患者作为对比对象,比较血管难度分级前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管理前护士的一次性穿刺率与管理后比较,患者的疼痛评分与管理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润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高血压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焦虑抑郁药物对治疗高血压疾病具有较高的疗效.

    作者:刘维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施行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血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血压得到更佳控制,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爱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个体护理计划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个体护理计划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心脏搭桥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护理,分析两组应用效果及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S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满意率97.14%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搭桥术中实施个体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从而提高疗效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