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超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掌握率97.6%高于对照组的总掌握率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增强疾病知识,对预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刘莹;崔丽萍;王彩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脓毒性休克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生命.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是脓毒性休克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存在争议,本文对其在脓毒性休克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作者:丁显飞;万有栋;孙谋;余言午;张艳艳;袁丁;高艳霞;孙同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障碍正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葡醛内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护肝宁胶囊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6.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两组ALT、AST及GGT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故值得推广.
作者:曾永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的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许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的发作类型分为AMI组、UAP组和SA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以上四组的血清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AMI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853.4±35.6)μg/L,,UAP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436.5±39.5)μg/L,SAP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189.5±32.4)μg/L,对照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45.2±10.6)μg/L.AMI组患者50例,hs-CRP为(21.6±8.2)mg/L,UAP组患者50例,hs-CRP为(13.5±6.4)mg/L,SAP组患者50例,hs-CRP为(6.8±2.4)mg/L,对照组患者50例,hs-CRP为(2.7±0.6)mg/dL.AMI组患者50例,血BNP为(235.6±46.1)pg/mL,UAP组患者50例,血BNP为(128.5±32.4)pg/mL,SAP组患者50例,血BNP为(63.7±21.6)pg/mL,对照组患者50例,血BNP为(26.8±5.7)pg/mL.AMI组患者50例,血Hcy为(28.6±9.7)μmol/L,UAP组患者50例,血Hcy为(16.5±6.2)μmol/L,SAP组患者50例,血Hcy为(8.6±3.1)μmol/L,对照组患者50例,血Hcy为(4.9±2.0)μmol/L.四组血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测定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可为临床评价病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魏小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未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组则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会产生过大的不良反应,患者可以忍受,不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影响.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的准确性与相关偏差系数之间的一致性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型号为KX-21N、XT1800i、BC-5300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正常值质控物与新鲜EDTA-K2抗凝血的检测,从而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精密度.结果 三台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的测量结果重复性高,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其检测结果的偏差系数均在允许范围内(cv%<5%),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相关检测人员应定期对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偏差评估与校准,从而保证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相关偏差系数之间的一致性.
作者:刘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的临床诊疗资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药物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疗效显然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疗效,其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闫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心脏的主要功能象泵一样通过规律的心肌收缩和舒张,将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有效地排到主动脉和肺动脉,临床表现上通常将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左心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称为泵衰竭.
作者:姚海木;高艳霞;万有栋;孙同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放疗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放疗联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秋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S100B水平与心功能及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收集CHF患者与对照组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100B的表达水平,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HF组血清中S100B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HF组LVEDD升高,LVEF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B蛋白表达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15,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1,P<0.05).结论 S100B在CHF患者体内表达水平升高,并且与心功能具有相关性,对于CHF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刘夕芳;李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对于休克患者首先进行液体复苏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如何在液体复苏过程中避免液体过负荷仍是目前液体管理中较难的一环.大量研究表明,对于休克患者,液体过负荷是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因素,并可导致多脏器受损[1].而这些损害常常较隐匿,难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因此本文就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液体过负荷的危害及如何避免进行综述.
作者:万有栋;朱瑞雪;高艳霞;袁丁;孙同文;关方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吲达帕胺和钙通道阻滞剂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比较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吲达帕胺组、非洛地平组、硝苯地平组),各45例.吲达帕胺组患者口服吲达帕胺2.5 mg/d,非洛地平组患者口服非洛地平10 mg/d,硝苯地平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20 mg/d.疗程为8周,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压谷峰比、心率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3种降压药物在降压效益上无显著差异,总有效率基本持平,但非洛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吲达帕胺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达帕胺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且具有安全可靠,疗效持久平稳,经济方便等优点.
作者:葛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脊髓损伤患者80例对其进行随机性的分组为对照和观察两个组,各4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对于观察组主要就是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并且对于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完成之后,观察组巴氏指数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治疗中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并且能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有效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效果.
作者:庄焕霞;王彬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心梗后左心衰使用多巴胺联合硝普纳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梗后左心衰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施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胺结合硝普钠,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压以及疗效.结果 ①心率情况:观察组的心率较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次数为(20.13±3.16)次/min明显优于常规组的(29.56±7.84)次/min(P<0.05).②血压变化: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效果:观察组为92%,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P<0.05).结论 心梗后左心衰患者经多巴胺联合硝普纳治疗后,可获得可观的疗效,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近年来脓毒症休克的发病率仍然不断增高,随着临床治疗技术及方法的发展与推广,其病死率有所降低,但脓毒症休克仍然是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体温异常是脓毒症休克的特点之一,体温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体温监测操作非常简单方便.因此对脓毒症休克体温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亚低温治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这为脓毒症休克患者体温过高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能,但亚低温治疗对脓毒症休克临床裨益的大小,目前尚缺乏相关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而针对脓毒症休克自发性低体温的调节措施,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袁丁;万有栋;朱瑞雪;孙同文;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应用曲美他嗪结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相比对照组均得到提高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
作者:袁一木;彭玲;田颖;邹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再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理想,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娜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32例(丹红注射液组)、B组33例(丹参注射液组)、C组31例(红花注射液组),治疗14天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A组与B组及C组疗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疗效,并有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副作用少.
作者:马光耀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能够保证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并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守爱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