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松龄血脉康联合拜新同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观察

刘毅

关键词:拜新同, 松龄血脉康, 收缩期高血压
摘要: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拜新同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入院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样便利法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拜新同30 mg,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松龄血脉康胶囊1.5 g,3次/d,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临床症状、血脂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服药8周,降压总有效率84%,治疗组的血压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下降幅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联合拜新同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降压效果,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即甲组与乙组,每组60例.甲组采取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乙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甲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76.67%,低于乙组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效果剖为显著,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朴东振;朱哲;罗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分析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发并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前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照组患者则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计帧数(LTFL)、ST段回落情况、CK-MB峰值及IRA无复流情况,同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PCI术后IRA分布(3.92%)及CK-MB峰值(187±62)明显低于对照组(19.61%;288±115),其TIMIⅢ级血流比例(100.0%)、校正TIMI帧数(27±3)及ST段回落>50%比例(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84.31%、22±1、76.47%),且其术后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6%、7.84%、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29.41%、2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直接PCI术后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心功能有积极意义.

    作者:崔广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CT诊断及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观察CT诊断结果.结果 49例患者中,血肿共检出61个,单发血肿47例,多发血肿2例,血肿体积平均(5.3±0.6)cm3.结论 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时,血肿确诊率较高,且可了解血肿动态变化,有利于临床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肖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急诊护理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急诊快捷护理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33%,致残率为13.33%,参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8.33%,致残率为23.33%,比较后可知,实验组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急诊快捷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对改善患者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李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探讨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未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组则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会产生过大的不良反应,患者可以忍受,不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影响.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在高原地区医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在高原地区医院中的应用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6年3月丽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在床旁应用漂浮电极导管技术行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在心电监护指导下,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如何将漂浮球囊电极植入右心室心尖部,严密观察手术过程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平均操作时间,放置时间,安置一次的平均费用.结果 1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器安置时间约8~30 min,电极留置时间0.5~20天,平均时间约6天,一次临时起搏器置入费用2500元.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气胸1例,误传锁骨下动脉1例,起搏器安置成功后电极脱位2例,均为喝酒后烦躁患者.无其并发症发生.结论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适合在没有X线透视、不宜搬动危重患者、高原地区偏僻医院中应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飞;陈宗宁;赵渊;茶丽珠;赵谷天;尹浩;张秀琼;和旭;邱立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血管难度分级后接受桡动脉采血的住院患者的资料,并抽选血管难度分级前接受桡动脉采血住院患者作为对比对象,比较血管难度分级前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管理前护士的一次性穿刺率与管理后比较,患者的疼痛评分与管理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润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利巴韦林),观察组患儿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对比两组患儿之间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7.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中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效果显著,可使患儿的各临床症状更快消失,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使用厄贝沙坦联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7.06%)优于对照组(79.41%);实验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应在医学上推广.

    作者:孙海峰;刘倩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抗精神病药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②治疗前,两组HAD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DM评分均降低,实验组HADM评分在不同时间段(治疗后第2、4、6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用药后副反应发生率为14.28%与对照组1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治疗中,抗精神病药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消除抑郁情绪,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唐雷;龚琴;杜文志;林垠帆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抗栓治疗在房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接收的房颤患者,共计102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将102例病例分成A、B两组,每组51例.A组采用华法林抗栓疗法,B组采用阿司匹林抗栓疗法.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1.96%,B组为7.84%.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华法林抗栓疗法积极用于房颤中,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提高疗效.

    作者:张立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多巴胺联合硝普纳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心梗后左心衰使用多巴胺联合硝普纳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梗后左心衰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施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胺结合硝普钠,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压以及疗效.结果 ①心率情况:观察组的心率较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次数为(20.13±3.16)次/min明显优于常规组的(29.56±7.84)次/min(P<0.05).②血压变化: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效果:观察组为92%,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P<0.05).结论 心梗后左心衰患者经多巴胺联合硝普纳治疗后,可获得可观的疗效,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个体护理计划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个体护理计划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心脏搭桥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护理,分析两组应用效果及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S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满意率97.14%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搭桥术中实施个体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从而提高疗效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高血压病护理、饮食护理及预防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病情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率高达100.0%.结论 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病情的早期恢复,效果理想.

    作者:曹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分别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0例.单一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后的效果、血压情况、持续时间及起效时间等.结果 经不同麻醉后,联合组的效果优于单一组,且麻醉后起效时间快,术中无体动,血压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高血征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效果比硬膜外麻醉效果好,不仅起效时间较快,术中无体动,减少了术中牵拉,而且维持血压在稳定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闫咏梅教授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经验

    探讨闫咏梅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闫咏梅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头痛、眩晕、中风先兆等证.闫咏梅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血管疾病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海英;闫咏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再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理想,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娜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吲达帕胺比较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对吲达帕胺和钙通道阻滞剂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比较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吲达帕胺组、非洛地平组、硝苯地平组),各45例.吲达帕胺组患者口服吲达帕胺2.5 mg/d,非洛地平组患者口服非洛地平10 mg/d,硝苯地平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20 mg/d.疗程为8周,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压谷峰比、心率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3种降压药物在降压效益上无显著差异,总有效率基本持平,但非洛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吲达帕胺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达帕胺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且具有安全可靠,疗效持久平稳,经济方便等优点.

    作者:葛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S组和C组,各40例,S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C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S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护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泵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心脏的主要功能象泵一样通过规律的心肌收缩和舒张,将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有效地排到主动脉和肺动脉,临床表现上通常将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左心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称为泵衰竭.

    作者:姚海木;高艳霞;万有栋;孙同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