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崔广凯

关键词:山莨菪碱, STEMI, 直接PCI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发并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前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照组患者则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计帧数(LTFL)、ST段回落情况、CK-MB峰值及IRA无复流情况,同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PCI术后IRA分布(3.92%)及CK-MB峰值(187±62)明显低于对照组(19.61%;288±115),其TIMIⅢ级血流比例(100.0%)、校正TIMI帧数(27±3)及ST段回落>50%比例(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84.31%、22±1、76.47%),且其术后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6%、7.84%、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29.41%、2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直接PCI术后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心功能有积极意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探讨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未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组则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会产生过大的不良反应,患者可以忍受,不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影响.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骨髓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M组和N组,各55例.M组采用中草药制剂进行冲洗治疗,N组采用普通药物进行冲洗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M组患者的疗效高于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的临床诊疗资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药物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疗效显然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疗效,其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闫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掌握率97.6%高于对照组的总掌握率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增强疾病知识,对预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刘莹;崔丽萍;王彩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CAG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AG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徐长辉;田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通心络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通心络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100例.按照先后入院的顺序方式分成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以银杏叶片为服用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以通胶囊为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两者治疗期均为三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复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运用、推广.

    作者:呼思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疗法治湿疹的临床研究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瘙痒性、皮损多形性、对称性分布,病程迁延,容易复发等特点.现在,随着人们都市化生活的快速发展,湿疹的患者也在逐渐增长.剧烈的瘙痒、严重的皮肤损害、不断反复的病情等,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困惑.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湿疹既可对急性湿疹做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也可对亚急性、慢性湿疹做到根治.

    作者:田改苗;闫小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心源性休克研究进展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导致心输出量显著降低所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一经诊断,应立即给予血流动力学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监测,在积极处理病因和诱因的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必要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等措施稳定血流动力学状况.

    作者:姚瑞;杜优优;孙同文;关方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检测指标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的发作类型分为AMI组、UAP组和SA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以上四组的血清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AMI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853.4±35.6)μg/L,,UAP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436.5±39.5)μg/L,SAP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189.5±32.4)μg/L,对照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45.2±10.6)μg/L.AMI组患者50例,hs-CRP为(21.6±8.2)mg/L,UAP组患者50例,hs-CRP为(13.5±6.4)mg/L,SAP组患者50例,hs-CRP为(6.8±2.4)mg/L,对照组患者50例,hs-CRP为(2.7±0.6)mg/dL.AMI组患者50例,血BNP为(235.6±46.1)pg/mL,UAP组患者50例,血BNP为(128.5±32.4)pg/mL,SAP组患者50例,血BNP为(63.7±21.6)pg/mL,对照组患者50例,血BNP为(26.8±5.7)pg/mL.AMI组患者50例,血Hcy为(28.6±9.7)μmol/L,UAP组患者50例,血Hcy为(16.5±6.2)μmol/L,SAP组患者50例,血Hcy为(8.6±3.1)μmol/L,对照组患者50例,血Hcy为(4.9±2.0)μmol/L.四组血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测定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可为临床评价病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魏小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8例进行分析,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两种不同的方法检查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进行检测中,采用心电图检查,精确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黄宇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探究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成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探究

    心力衰竭为心内科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临床应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本文研究重点是分析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的诊断以及治疗情况.

    作者:左晓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高血压病护理、饮食护理及预防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病情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率高达100.0%.结论 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病情的早期恢复,效果理想.

    作者:曹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脓毒症休克的体温控制

    近年来脓毒症休克的发病率仍然不断增高,随着临床治疗技术及方法的发展与推广,其病死率有所降低,但脓毒症休克仍然是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体温异常是脓毒症休克的特点之一,体温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体温监测操作非常简单方便.因此对脓毒症休克体温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亚低温治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这为脓毒症休克患者体温过高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能,但亚低温治疗对脓毒症休克临床裨益的大小,目前尚缺乏相关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而针对脓毒症休克自发性低体温的调节措施,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袁丁;万有栋;朱瑞雪;孙同文;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分析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发并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前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照组患者则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计帧数(LTFL)、ST段回落情况、CK-MB峰值及IRA无复流情况,同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PCI术后IRA分布(3.92%)及CK-MB峰值(187±62)明显低于对照组(19.61%;288±115),其TIMIⅢ级血流比例(100.0%)、校正TIMI帧数(27±3)及ST段回落>50%比例(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84.31%、22±1、76.47%),且其术后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6%、7.84%、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29.41%、2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直接PCI术后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心功能有积极意义.

    作者:崔广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即甲组与乙组,每组60例.甲组采取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乙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甲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76.67%,低于乙组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效果剖为显著,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朴东振;朱哲;罗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的饮食指导与护理

    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医疗科技的发展,治疗儿童的心血管疾病的技术也随之改进,与此同时,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前后的护理也变得至关重要.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肠胃功能下降,对摄取的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身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也不足,因此很容易造成患病儿童身体幼小及活动不足容易被疾病侵袭.除此之外,手术过程中对患儿造成的身体的伤口,手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疼痛,都会给患儿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影响康复速度.所以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疾病的类型、手术的种类等不同情况,需要进行不同的护理,增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肠胃功能,加强其对摄入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在促进其生长发育的同时加强对其他疾病的抵抗,更好更快的康复.

    作者:李魏靓;陈小玉;彭永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及S-100蛋白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并认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肝细胞内的相关生长因子(HGF)和S-100β蛋白水平发生改变的含义.方法 采用ELISA对72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45例对照组的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实行非静态检查,研究ACI患者在不同情况下,比如不是相同的病情、不是相同的梗死面积大小、不是相同的神经功能发生不同问题时的血清HGF、S-I00β蛋白水平的改变情况,采用Speannan法对他们实行一定的相关研究分解.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非常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多,在不是相同的梗死面积、神经功能损坏多少之间比较更加具有统计学的含义.HGF与S-100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关的联系.结论 HGF与S-100β蛋白可以成为提前测定ACI患者病情是否会产生恶化的相关定性指标,然后对二者实行结合比较,后再评定的含义更具有说服性.

    作者:麻春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的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许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40例.乙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加香丹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5天,而后复查头颅CT,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血肿吸收情况.结果 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乙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血肿吸收情况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且可以促进患者脑部血肿的吸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