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雷;龚琴;杜文志;林垠帆
目的 探究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成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导致心输出量显著降低所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一经诊断,应立即给予血流动力学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监测,在积极处理病因和诱因的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必要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等措施稳定血流动力学状况.
作者:姚瑞;杜优优;孙同文;关方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32例(丹红注射液组)、B组33例(丹参注射液组)、C组31例(红花注射液组),治疗14天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A组与B组及C组疗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疗效,并有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副作用少.
作者:马光耀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中应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存在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的孕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实验组,然后选取另外3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然后对其检查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通过病理检查后发现,实验组患者中发病部位位于隔叶及后叶下移比较常见,尤其是隔叶非常明显.同时还发现实验组患者的MTD指标高于对照组,而TV-心尖/TV-房顶、TV-心尖/MV-心尖、ARV/ALV、ARV/ARV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临床诊断过程中为其提供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对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有效的检查,而且还能为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良好的借鉴,从而确保患儿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邹翰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再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理想,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娜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他汀强化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并行PCI(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00例,随机分配,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历时24周的试验过程中,实验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服用10 mg/d.分别在用药的第4周、第12周、第24周对患者进行血脂以及肝功的复查,检测TC,TG,LDL-C,HDL-C水平,在第24周时,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的复查,检查支架内的再狭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都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下降,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出现上升的现象,经过对比发现,实验组变化幅度比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通过冠脉造影的复查,发现实验组出现再狭窄状况5例,对照组出现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强化治疗可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曲孝龙;张恒;史晓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中医药预防肺结核初治治疗中肝损害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92例肺结核患者,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指数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结核初治患者采用中医药进行肝损害预防时,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肝功能恶化情况,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肝损害发生率.
作者:冯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各种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发展.而将新颖、多样化的的药物制剂技术与中药制剂的传统方式进行科学整合,不仅有助于促进中药治疗质量,以及临床用药价值的不断提升,也能够进一步拓展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作者:冯世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能够保证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并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守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的发作类型分为AMI组、UAP组和SA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以上四组的血清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AMI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853.4±35.6)μg/L,,UAP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436.5±39.5)μg/L,SAP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189.5±32.4)μg/L,对照组患者50例,D-二聚体为(45.2±10.6)μg/L.AMI组患者50例,hs-CRP为(21.6±8.2)mg/L,UAP组患者50例,hs-CRP为(13.5±6.4)mg/L,SAP组患者50例,hs-CRP为(6.8±2.4)mg/L,对照组患者50例,hs-CRP为(2.7±0.6)mg/dL.AMI组患者50例,血BNP为(235.6±46.1)pg/mL,UAP组患者50例,血BNP为(128.5±32.4)pg/mL,SAP组患者50例,血BNP为(63.7±21.6)pg/mL,对照组患者50例,血BNP为(26.8±5.7)pg/mL.AMI组患者50例,血Hcy为(28.6±9.7)μmol/L,UAP组患者50例,血Hcy为(16.5±6.2)μmol/L,SAP组患者50例,血Hcy为(8.6±3.1)μmol/L,对照组患者50例,血Hcy为(4.9±2.0)μmol/L.四组血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测定hs-CRP、Hcy、BNP、D-二聚体水平可为临床评价病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魏小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利巴韦林),观察组患儿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对比两组患儿之间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7.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中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效果显著,可使患儿的各临床症状更快消失,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的临床诊疗资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药物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疗效显然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疗效,其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闫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未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组则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会产生过大的不良反应,患者可以忍受,不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影响.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办法治疗慢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9月~12月收治的胃溃疡的患者80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心理治疗的比较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单纯西医治疗,而复发率要远远小于基因治疗的复发率.结论 有本事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的效果要比西医单纯治疗的效果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柴妃;李明;宋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使用加味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行西医治疗,治疗组行加味小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①治疗效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4.1较常规组的82.3%较高(P<0.05).②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产生轻微的胃部不适反应,后自然消失.结论 消化性溃疡患者经加味小建中汤治疗后,不仅使恢复进程缩短,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谢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个体护理计划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心脏搭桥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护理,分析两组应用效果及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S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满意率97.14%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搭桥术中实施个体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从而提高疗效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掌握率97.6%高于对照组的总掌握率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增强疾病知识,对预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刘莹;崔丽萍;王彩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探讨糖尿病足治疗新途径.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芪参益气滴丸,1包/次,3次/d,口服;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加2 mL注射用水溶解后肌肉注射,1次/d,观察4周后评估疗效.并应用肌电图测定治疗前后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治疗前后双侧动脉、双侧胫后动脉、双侧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结果 两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具有更高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MNCV、SNCV均较前有改善,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可提高总有效率和治愈率,疗效确切,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新途径,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玲;吴爱华;牛尤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探讨闫咏梅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闫咏梅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头痛、眩晕、中风先兆等证.闫咏梅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血管疾病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海英;闫咏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分析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发并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前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照组患者则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计帧数(LTFL)、ST段回落情况、CK-MB峰值及IRA无复流情况,同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PCI术后IRA分布(3.92%)及CK-MB峰值(187±62)明显低于对照组(19.61%;288±115),其TIMIⅢ级血流比例(100.0%)、校正TIMI帧数(27±3)及ST段回落>50%比例(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84.31%、22±1、76.47%),且其术后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6%、7.84%、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29.41%、2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直接PCI术后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心功能有积极意义.
作者:崔广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