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华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导致心输出量显著降低所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一经诊断,应立即给予血流动力学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监测,在积极处理病因和诱因的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必要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等措施稳定血流动力学状况.
作者:姚瑞;杜优优;孙同文;关方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吲达帕胺和钙通道阻滞剂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比较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吲达帕胺组、非洛地平组、硝苯地平组),各45例.吲达帕胺组患者口服吲达帕胺2.5 mg/d,非洛地平组患者口服非洛地平10 mg/d,硝苯地平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20 mg/d.疗程为8周,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压谷峰比、心率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3种降压药物在降压效益上无显著差异,总有效率基本持平,但非洛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吲达帕胺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达帕胺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且具有安全可靠,疗效持久平稳,经济方便等优点.
作者:葛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S组和C组,各40例,S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C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S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护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的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许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医疗科技的发展,治疗儿童的心血管疾病的技术也随之改进,与此同时,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前后的护理也变得至关重要.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肠胃功能下降,对摄取的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身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也不足,因此很容易造成患病儿童身体幼小及活动不足容易被疾病侵袭.除此之外,手术过程中对患儿造成的身体的伤口,手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疼痛,都会给患儿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影响康复速度.所以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疾病的类型、手术的种类等不同情况,需要进行不同的护理,增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肠胃功能,加强其对摄入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在促进其生长发育的同时加强对其他疾病的抵抗,更好更快的康复.
作者:李魏靓;陈小玉;彭永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在中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意义与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1例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西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恢复自由活动及术后住院时间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助于预后恢复.
作者:许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的准确性与相关偏差系数之间的一致性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型号为KX-21N、XT1800i、BC-5300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正常值质控物与新鲜EDTA-K2抗凝血的检测,从而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精密度.结果 三台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的测量结果重复性高,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其检测结果的偏差系数均在允许范围内(cv%<5%),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相关检测人员应定期对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偏差评估与校准,从而保证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相关偏差系数之间的一致性.
作者:刘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焦虑抑郁药物对治疗高血压疾病具有较高的疗效.
作者:刘维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未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组则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不会产生过大的不良反应,患者可以忍受,不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影响.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近年来脓毒症休克的发病率仍然不断增高,随着临床治疗技术及方法的发展与推广,其病死率有所降低,但脓毒症休克仍然是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体温异常是脓毒症休克的特点之一,体温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体温监测操作非常简单方便.因此对脓毒症休克体温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亚低温治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这为脓毒症休克患者体温过高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能,但亚低温治疗对脓毒症休克临床裨益的大小,目前尚缺乏相关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而针对脓毒症休克自发性低体温的调节措施,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袁丁;万有栋;朱瑞雪;孙同文;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中西医治疗冠心病的互补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翻阅相关研究资料对中西医互补应用在冠心病相关治疗中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与结论 借助中西医的互补性,可以在再灌注后出现的心肌无再流、再灌注损伤和冠状动脉术后再狭窄等治疗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有进一步提高再灌注疗法疗效的可能性.
作者:王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观察2组护理前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一般生活功能(12.6±3.5)分、社会心理功能(22.8±6.4)分、工作状况(9.3±2.9)分、医疗情况(10.6±6.1)分、体力(19.5±9.4)分、病情(19.6±7.3)分,对照组一般生活功能(6.2±1.7)分、社会心理功能(12.4±4.8)分、工作状况(4.2±2.0)分、医疗情况(4.8±2.3)分、体力(9.5±3.6)分、病情(8.5±3.2)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为(35.6±10.3)分,SDS评分为(35.9±12.5)分,对照组护理前后SAS评分为(46.8±12.3)分,SDS评分为(47.0±13.6)分,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王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析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析其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30例.中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则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方式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老年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较好,减轻了患者疼痛,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探讨闫咏梅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闫咏梅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头痛、眩晕、中风先兆等证.闫咏梅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血管疾病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海英;闫咏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原发性失眠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PI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以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PI组患者血清TNF-α的表达水平为(47.10±4.91)pg/mL,健康对照组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为(31.60±2.12)pg/mL,PI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的表达水平与原发性失眠有密切的关系,但是TNF-α在原发性失眠中的研究尚少,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为临床治疗和应用提供更有利的价值.
作者:罗爱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观察CT诊断结果.结果 49例患者中,血肿共检出61个,单发血肿47例,多发血肿2例,血肿体积平均(5.3±0.6)cm3.结论 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时,血肿确诊率较高,且可了解血肿动态变化,有利于临床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肖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8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8周后观察患者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钙片可降低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少.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分别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0例.单一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后的效果、血压情况、持续时间及起效时间等.结果 经不同麻醉后,联合组的效果优于单一组,且麻醉后起效时间快,术中无体动,血压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高血征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效果比硬膜外麻醉效果好,不仅起效时间较快,术中无体动,减少了术中牵拉,而且维持血压在稳定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分析中医内科诊治周期性麻痹神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周期性麻痹神经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西医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期性麻痹神经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诊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心血管内科在时间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共收治各类疾病患者20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200例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中分别纳入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干预.以护理总有效率为观察指标,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护理期间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95/100),对照组为76.00%(76/1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的实施对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有积极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理有效率,值得推广实践.
作者:王芬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