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长有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观察2组护理前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一般生活功能(12.6±3.5)分、社会心理功能(22.8±6.4)分、工作状况(9.3±2.9)分、医疗情况(10.6±6.1)分、体力(19.5±9.4)分、病情(19.6±7.3)分,对照组一般生活功能(6.2±1.7)分、社会心理功能(12.4±4.8)分、工作状况(4.2±2.0)分、医疗情况(4.8±2.3)分、体力(9.5±3.6)分、病情(8.5±3.2)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为(35.6±10.3)分,SDS评分为(35.9±12.5)分,对照组护理前后SAS评分为(46.8±12.3)分,SDS评分为(47.0±13.6)分,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王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针对心血管内科疾病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血管疾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凤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他汀强化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并行PCI(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00例,随机分配,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历时24周的试验过程中,实验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服用10 mg/d.分别在用药的第4周、第12周、第24周对患者进行血脂以及肝功的复查,检测TC,TG,LDL-C,HDL-C水平,在第24周时,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的复查,检查支架内的再狭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都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下降,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出现上升的现象,经过对比发现,实验组变化幅度比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通过冠脉造影的复查,发现实验组出现再狭窄状况5例,对照组出现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强化治疗可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曲孝龙;张恒;史晓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要点,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气道护理、呼吸机管理及检测循环功能维持心、肾功能等优质护理方案,观察患儿术后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儿中,出现呼吸机通气相关性肺炎6例,肺不张8例,气胸4例,二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2例,管道漏气1例,经采取积极对症治疗和有效护理,患儿均好转.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儿,正确使用呼吸机,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质的呼吸道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宋亚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急综合征,死亡率较高.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包括积极有效的院前、院内急救,专业的确定性和(或)创伤控制手术,合理恰当的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感染的预防,实用的监测手段以及标准一体化的护理流程.
作者:高艳霞;密重庆;万有栋;袁丁;孙同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的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许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S100B水平与心功能及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收集CHF患者与对照组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100B的表达水平,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HF组血清中S100B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HF组LVEDD升高,LVEF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B蛋白表达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15,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1,P<0.05).结论 S100B在CHF患者体内表达水平升高,并且与心功能具有相关性,对于CHF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刘夕芳;李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于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9.4±1.9)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4.3±1.9)天;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林长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应用曲美他嗪结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相比对照组均得到提高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
作者:袁一木;彭玲;田颖;邹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高血压病护理、饮食护理及预防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病情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率高达100.0%.结论 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病情的早期恢复,效果理想.
作者:曹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在中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意义与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1例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西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恢复自由活动及术后住院时间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助于预后恢复.
作者:许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的准确性与相关偏差系数之间的一致性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型号为KX-21N、XT1800i、BC-5300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正常值质控物与新鲜EDTA-K2抗凝血的检测,从而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精密度.结果 三台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的测量结果重复性高,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其检测结果的偏差系数均在允许范围内(cv%<5%),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相关检测人员应定期对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偏差评估与校准,从而保证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相关偏差系数之间的一致性.
作者:刘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70例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抽签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麻醉方式为丙泊酚静脉麻醉,而实验组的麻醉方式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将其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手术前,手术后,实验组患儿手术中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较高;对照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较低,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给予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近年来脓毒症休克的发病率仍然不断增高,随着临床治疗技术及方法的发展与推广,其病死率有所降低,但脓毒症休克仍然是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体温异常是脓毒症休克的特点之一,体温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体温监测操作非常简单方便.因此对脓毒症休克体温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亚低温治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这为脓毒症休克患者体温过高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能,但亚低温治疗对脓毒症休克临床裨益的大小,目前尚缺乏相关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而针对脓毒症休克自发性低体温的调节措施,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袁丁;万有栋;朱瑞雪;孙同文;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高剂量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8例.治疗时间15天,治疗组在优化治疗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治疗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口服高剂量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临床不良反应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长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效果的探讨.方法 抽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前组患者的基础上加以丹参酮实施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理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使用常规药物与丹参酮进行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姚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析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感染后咳嗽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单一的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感染后咳嗽的患者予以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疗效显著,且疗效显效快,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维娟;叶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血脂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清铁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TC、TG、LD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并对血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牛炳英;李博;王芙蕊;武江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33%,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健康教育水平、预防意识提升状态、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等方面,实验组医护人员所选用的护理制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护理操作技能方面,两组医护人员的相关护理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在避免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消极治疗情绪的基础上,提升护理的综合水平与质量.
作者:徐小雅;宁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脓毒性休克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生命.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是脓毒性休克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存在争议,本文对其在脓毒性休克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作者:丁显飞;万有栋;孙谋;余言午;张艳艳;袁丁;高艳霞;孙同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