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肖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障碍正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葡醛内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护肝宁胶囊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6.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两组ALT、AST及GGT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故值得推广.
作者:曾永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8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8周后观察患者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钙片可降低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少.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孙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脊髓损伤患者80例对其进行随机性的分组为对照和观察两个组,各4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对于观察组主要就是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并且对于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完成之后,观察组巴氏指数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治疗中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并且能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有效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效果.
作者:庄焕霞;王彬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焦虑抑郁药物对治疗高血压疾病具有较高的疗效.
作者:刘维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即甲组与乙组,每组60例.甲组采取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乙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甲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76.67%,低于乙组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效果剖为显著,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朴东振;朱哲;罗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血管难度分级后接受桡动脉采血的住院患者的资料,并抽选血管难度分级前接受桡动脉采血住院患者作为对比对象,比较血管难度分级前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管理前护士的一次性穿刺率与管理后比较,患者的疼痛评分与管理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润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拜新同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入院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样便利法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拜新同30 mg,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松龄血脉康胶囊1.5 g,3次/d,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临床症状、血脂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服药8周,降压总有效率84%,治疗组的血压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下降幅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联合拜新同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降压效果,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②治疗前,两组HAD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DM评分均降低,实验组HADM评分在不同时间段(治疗后第2、4、6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用药后副反应发生率为14.28%与对照组1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治疗中,抗精神病药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消除抑郁情绪,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唐雷;龚琴;杜文志;林垠帆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吲达帕胺和钙通道阻滞剂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比较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吲达帕胺组、非洛地平组、硝苯地平组),各45例.吲达帕胺组患者口服吲达帕胺2.5 mg/d,非洛地平组患者口服非洛地平10 mg/d,硝苯地平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20 mg/d.疗程为8周,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压谷峰比、心率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3种降压药物在降压效益上无显著差异,总有效率基本持平,但非洛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吲达帕胺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达帕胺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且具有安全可靠,疗效持久平稳,经济方便等优点.
作者:葛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利巴韦林),观察组患儿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对比两组患儿之间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7.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中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效果显著,可使患儿的各临床症状更快消失,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分析中医内科诊治周期性麻痹神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周期性麻痹神经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西医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期性麻痹神经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诊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心梗后左心衰使用多巴胺联合硝普纳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梗后左心衰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施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胺结合硝普钠,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压以及疗效.结果 ①心率情况:观察组的心率较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次数为(20.13±3.16)次/min明显优于常规组的(29.56±7.84)次/min(P<0.05).②血压变化: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效果:观察组为92%,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P<0.05).结论 心梗后左心衰患者经多巴胺联合硝普纳治疗后,可获得可观的疗效,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33%,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健康教育水平、预防意识提升状态、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等方面,实验组医护人员所选用的护理制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护理操作技能方面,两组医护人员的相关护理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在避免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消极治疗情绪的基础上,提升护理的综合水平与质量.
作者:徐小雅;宁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个体护理计划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心脏搭桥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护理,分析两组应用效果及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S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满意率97.14%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搭桥术中实施个体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从而提高疗效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骨髓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M组和N组,各55例.M组采用中草药制剂进行冲洗治疗,N组采用普通药物进行冲洗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M组患者的疗效高于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草药制剂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析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析其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30例.中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则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方式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老年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较好,减轻了患者疼痛,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小儿厌食症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儿童厌食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90例.其中参照组的患儿口服吗丁啉悬液及胃蛋白酶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参苓白术颗粒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厌食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且患儿的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体重增加情况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22%,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的厌食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还能改善患儿的自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沙新奂;马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6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73.33%)低于观察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树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高剂量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8例.治疗时间15天,治疗组在优化治疗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治疗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口服高剂量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临床不良反应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长有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