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本忠;姚子英;孟艳;张磊;柏松林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安装起搏器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B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种方案的效果。结果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B组;A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整体评分较B组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应用在起搏器植入患者中效果明显,应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德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C-反应蛋白(CRP)在心血管检测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心血管检测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血脂水平分为三组,分别命名为1组、2组、3组,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本次研究中选取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四组进行CRP检测以及血脂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检测后发现1组患者CRP含量为8.37 mmol/L,2组患者CRP含量为7.43 mmol/L,3组患者CRP含量为5.65 mmol/L,对照组CRP含量为2.28 mmol/L,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患有心血类疾病的患者血样中所含有的CRP含量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另外患者的血脂水平越高,CRP含量也就越高。结论在心血管类疾病的检测过程中,CRP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检测人员可以根据患者血样中CRP含量的来判定患者是否患有心血管类疾病,这对于相关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术后1年内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1%,实验组未见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作者:张孟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加味柴胡舒肝散与西药联合运用在胃脘痛疾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胃脘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志明;李时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预防性护理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效果。
作者:吴纯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随访研究显示对于接受心律控制治疗的房颤患者应用地高辛与房颤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关联性。方法对比永久性心房颤动心率控制治疗作用,严格心率控制与宽松性心率控制Ⅱ(RACE-Ⅱ)研究中入组的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评估其应用地高辛与心血管患病率及死亡率的关联:在研究中对严格心率控制组与宽松心率控制组进行比较,同时对地高辛在心率达标中的作用进行评估。主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患病率及心血管死亡率。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病再入院、全因死亡或心力衰竭再入院。本次研究共患者614例,608例(99%)完成了药物治疗方案调整。终点事件的分析均在随访结束且完成了药物剂量的调整阶段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9年(四分位间距为2.7~3.0年)。结果所有患者中,总计284例(46.7%)经过剂量调整阶段服用地高辛(平均剂量为0.250 mg;四分位间距为0.0625~0.750 mg)。患者大多为女性,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其左室收缩期直径增大,并且随机分组大部分被分到严格心率控制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应用地高辛与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的增高无关。这部分患者经过3年随访发现地高辛治疗组与未应用地高辛组其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2.9%vs13.4%[未校正危险比(HR)0.97;95%可信区间(CI)0.62~1.52];心血管再入院的发生率为19.4%vs19.5%[未校正(HR)1.00;95%(CI)0.69~1.45];全因死亡或心力衰竭(HF)再入院发生率为6.6%vs9.9%[未校正(HR)0.62;95%(CI)0.34~1.13]。结论应用地高辛与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无明确关联。
作者: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的疗效,并对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管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冠状动脉再通率高,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解小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心房粘液瘤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2014年我院治疗的心房粘液瘤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粘液瘤25例,右心房粘液瘤2例,双心房粘液瘤1例。结果1例患者为术前巨大左心房粘液瘤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治疗无效死亡,其余27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手术下治疗,无死亡,且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进行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对于心房粘液瘤患者在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根据患者的瘤体特点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晓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生活起居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预防感染等,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2例患者,经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后,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血糖水平稳定,患者满意度高,综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出院。结论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孟笑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与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与早期护理干预,就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则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关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综合规范治疗儿科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患儿25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129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即化痰止咳与常规的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根据病情的分级给予患儿其他药物。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患儿采取综合规范地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申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积极综合性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预防感染等,并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给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和中西医护理措施干预后,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肝功能、心功能明显好转,患者满意度高,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出院。结论积极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对提高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桂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诊的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皆进行空腹血糖检验与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比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95例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糖尿病患者32例,皆确诊为糖代谢异常,非糖尿病患者63例中,确诊糖代谢异常29例,空腹血糖检验确诊10例,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29例,可见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往往存有糖代谢异常,而非糖尿病患者也有大部分存在糖代谢异常,采取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提高检出率,值得借鉴。
作者:罗北;侯巧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采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治疗老年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的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使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并且患者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冬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TIMI分级、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天内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替罗非班组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3级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EMI介入治疗中,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提高心脏射血分数而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临床出血风险,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昌思梦;衡明强;李志军;李世春;陈国梁;臧滔;王福江;胡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在我院社区门诊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优势组,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优势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共同治疗,比较常规组和优势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症状改善率。结果常规组治疗后SAS评分为(50.7±4.1)分,SDS评分为(52.4±5.1)分,康复率为60.9%;优势组治疗后,SAS评分为(41.2±4.7)分,SDS评分为(40.8±6.3)分,康复率为87.0%。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花;李春华;李玉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是一种代谢性酸中毒,它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代谢紊乱严重,脂肪分解加快,导致有机酸和酮体的过度堆积。DKA也是常见的内分泌科急症。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压痛。常被误诊为急性肠梗阻、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及消化道穿孔、原发性腹膜炎、重症肺炎等只予以相应的诊治及处理,不予降糖治疗,从而延误患者病情甚至危及其生命。本科收治1例以盆腔炎表现为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纪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成三组,各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2,三组患者都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对比监测结果。结果经过观察对比,在平均收缩压以及平均脉压上,观察组1和观察组2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在平均舒张压上,观察组1明显高于观察组2;在血压晨峰发生率上,观察组1和观察组2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是比较明显的,相关指标的变化和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或者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对于合并患者来说,合并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比较多的血压晨峰现象,而合并脑梗死患者,往往会出现比较多的收缩压升高现象。
作者:姚芳;许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180例与对照组1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颈部压疮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指导护理、临床宣教等针对性护理。治疗45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患者清醒率、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升高,护理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清醒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且患者家属对其较满意,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东彦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