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目的:观察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7天后,采用超声检查及测定。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检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相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非常显著,且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福荣;王治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浅谈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不采取临时起搏,实验组采取临时起搏。结果两组患者住院中各项指标情况对比,其中实验组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衰情况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给予临时起搏治疗,此方法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节约患者医疗费用,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余庆;姚思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UA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积极综合性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综合性的中西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等,并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给予积极治疗和中西医护理措施干预后,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积极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对于提高老年UA患者的效果、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轶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C-反应蛋白(CRP)在心血管检测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心血管检测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血脂水平分为三组,分别命名为1组、2组、3组,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本次研究中选取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四组进行CRP检测以及血脂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检测后发现1组患者CRP含量为8.37 mmol/L,2组患者CRP含量为7.43 mmol/L,3组患者CRP含量为5.65 mmol/L,对照组CRP含量为2.28 mmol/L,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患有心血类疾病的患者血样中所含有的CRP含量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另外患者的血脂水平越高,CRP含量也就越高。结论在心血管类疾病的检测过程中,CRP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检测人员可以根据患者血样中CRP含量的来判定患者是否患有心血管类疾病,这对于相关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术后急诊介入治疗在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到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急诊介入治疗后的围术期给予他们心里、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出院护理,观察其恢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恢复效果理想,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效果以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刘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急救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50例患者中经过及时抢救与有效护理后,抢救无效死亡5例,其余患者均予以治愈,治愈率高达96.7%。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及时的抢救是非常重要的,应掌握好急救时机,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高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渗出性皮肤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9%;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2.8%,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6%。两组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渗出性皮肤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AMI组30例和UAP组30例),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Hcy,分析血清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MI组与UAP组)的血清Hcy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的血清Hcy水平对比发现,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AMI组和UAP组的Gensini评分发现,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黄斌;李星阳;潘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生活起居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预防感染等,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2例患者,经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后,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血糖水平稳定,患者满意度高,综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出院。结论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孟笑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诊的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皆进行空腹血糖检验与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比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95例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糖尿病患者32例,皆确诊为糖代谢异常,非糖尿病患者63例中,确诊糖代谢异常29例,空腹血糖检验确诊10例,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29例,可见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往往存有糖代谢异常,而非糖尿病患者也有大部分存在糖代谢异常,采取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提高检出率,值得借鉴。
作者:罗北;侯巧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由过敏反应引起的Kounis综合征(KS)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但由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CAU)诱发的KS尚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1岁的女性,其患有慢性荨麻疹近3年,近一个星期加重,每次荨麻疹恶化,均伴有心脏症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显示患者是不常见的过敏原过敏,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和血清抗高亲和力IgE受体抗体阳性表明患者患有CAU。其冠状动脉病变由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该病例提示急诊科和心内科医生,当间歇性发作的慢性荨麻疹伴心脏症状反复发作时,应考虑KS,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
作者:刘伟;亓树莹;康尔恂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元胡承气汤辅助常规西医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2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9例与对照组1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元胡承气汤进行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元胡承气汤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军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分析中医四逆温胆汤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主要采用中医四逆温胆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70.0%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对比上,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26.67%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实施中医四逆温胆汤加味疗效显著,复发率少,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搭桥患者围术期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具有的意义。方法选取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患者在术前以及术后第1、3、7天的BNP水平,依据患者术前的心功能水平将患者分为A(心功能Ⅰ级以及Ⅱ级)、B(心功能Ⅲ级)、C(心功能Ⅳ级)三组。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将患者分为D(术后并发症组)、E(术后无并发症组),另外选取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F组。比较患者的BNP表达情况以及意义。结果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BNP的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在第3天达到高峰,术后第7天水平有所下降,仍高于手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术后并发症的D组,手术后的BNP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水平的表达,可以体现患者心功能的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具有临床预测的重要意义。
作者:朱龙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综合规范治疗儿科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患儿25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129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即化痰止咳与常规的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根据病情的分级给予患儿其他药物。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患儿采取综合规范地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申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与治疗组51例。治疗组将呼吸护理融入传统护理中,参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法。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发现治疗组在细菌培养、白细胞、胸部正侧位片、体温、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呼吸护理可有效防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内呼吸道感染,减少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的几率。
作者:李雪;常伟荣;万书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积极综合性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预防感染等,并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给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和中西医护理措施干预后,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肝功能、心功能明显好转,患者满意度高,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出院。结论积极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对提高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桂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HP感染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结合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四联法进行治疗,结合组患者在常规四联治疗基础上应用三仁汤中药进行治疗。结果结合组患者的疗效明显比常规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P感染患者应用中西医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取到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财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是一种代谢性酸中毒,它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代谢紊乱严重,脂肪分解加快,导致有机酸和酮体的过度堆积。DKA也是常见的内分泌科急症。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压痛。常被误诊为急性肠梗阻、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及消化道穿孔、原发性腹膜炎、重症肺炎等只予以相应的诊治及处理,不予降糖治疗,从而延误患者病情甚至危及其生命。本科收治1例以盆腔炎表现为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纪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工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138例与对照组137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护理组给予特殊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低于对照组的18.98%,家属满意度为99.28%高于对照组的7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给予特殊护理,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较为满意。
作者:李爱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