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体会

孙桂贤

关键词:脂肪性肝病, 冠心病, 中西医,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积极综合性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预防感染等,并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给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和中西医护理措施干预后,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肝功能、心功能明显好转,患者满意度高,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出院。结论积极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对提高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与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与早期护理干预,就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则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关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神经功能EDS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在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及压疮等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E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亚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积极综合性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预防感染等,并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给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和中西医护理措施干预后,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肝功能、心功能明显好转,患者满意度高,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出院。结论积极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对提高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桂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引起的Kounis综合征

    由过敏反应引起的Kounis综合征(KS)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但由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CAU)诱发的KS尚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1岁的女性,其患有慢性荨麻疹近3年,近一个星期加重,每次荨麻疹恶化,均伴有心脏症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显示患者是不常见的过敏原过敏,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和血清抗高亲和力IgE受体抗体阳性表明患者患有CAU。其冠状动脉病变由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该病例提示急诊科和心内科医生,当间歇性发作的慢性荨麻疹伴心脏症状反复发作时,应考虑KS,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

    作者:刘伟;亓树莹;康尔恂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目的: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HP感染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结合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四联法进行治疗,结合组患者在常规四联治疗基础上应用三仁汤中药进行治疗。结果结合组患者的疗效明显比常规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P感染患者应用中西医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取到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财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生活起居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预防感染等,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2例患者,经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后,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血糖水平稳定,患者满意度高,综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出院。结论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孟笑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诊的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皆进行空腹血糖检验与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比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95例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糖尿病患者32例,皆确诊为糖代谢异常,非糖尿病患者63例中,确诊糖代谢异常29例,空腹血糖检验确诊10例,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29例,可见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往往存有糖代谢异常,而非糖尿病患者也有大部分存在糖代谢异常,采取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提高检出率,值得借鉴。

    作者:罗北;侯巧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观察治疗冠心病(CHD)快速型心律失常中使用胺碘酮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5月~2014年12月治疗的CHD并发快速型心率失常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奎尼丁组与胺碘酮组,分别给予两种药物。结果奎尼丁组中有效48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6.19%;胺碘酮组中有效5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0.48%,胺碘酮组的有效率高于奎尼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CHD并发心律失常时应用胺碘酮可改善疗效。

    作者:赵献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探究分析其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分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SAQ量表的各个方面的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临床护理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赵美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加味柴胡舒肝散联合西药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加味柴胡舒肝散与西药联合运用在胃脘痛疾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胃脘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志明;李时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7天后,采用超声检查及测定。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检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相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非常显著,且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福荣;王治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早期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早期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对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及增强免疫力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皮损消退4周后患者皮损部位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发生PHN5例(16.7%),对照组发生PHN 12例(40%),治疗组PHN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老年PHN的发生。

    作者:王玉石;高巧云;张正标;赵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针对性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180例与对照组1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颈部压疮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指导护理、临床宣教等针对性护理。治疗45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患者清醒率、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升高,护理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清醒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且患者家属对其较满意,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东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肋软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钴胺配伍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肋软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肋软骨炎者23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17例与对照组11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味,以4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结束后评价其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与对照组的77.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配伍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肋软骨炎,不仅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消除病变处的水肿症状,还可在停药后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继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黄丽娟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介绍

    黄丽娟教授是北京中医医院著名的心血管专家,是国家级老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有丰富的、独特的临床经验。我有幸跟随其出诊半年,收获颇多,现把黄教授治疗冠心病的部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李宏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异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36例。单纯西医治疗组只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缓解、心律失常的改善以及其他方面的病症改善上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由于采用的措施得当因此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对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增强患者抢救的几率也具有较高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元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源性vWF与vWF-cp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0例(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各30例)与30名正常妊娠产妇胎盘组织中vWF和vWF-cp的表达。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对比正常妊娠组,vWF在胎盘组织的表达强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cp在胎盘组织里的表达强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vWF及vWF-cp的表达水平变化终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落产生胎盘源性改变,从而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与病情有关。

    作者:李媛;张延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TIMI分级、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天内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替罗非班组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3级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EMI介入治疗中,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提高心脏射血分数而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临床出血风险,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昌思梦;衡明强;李志军;李世春;陈国梁;臧滔;王福江;胡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渗出性皮肤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9%;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2.8%,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6%。两组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渗出性皮肤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围生期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围生期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用药回访情况。结果治愈17例,好转3例,死亡2例。结论围生期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应严格按照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原则进行治疗,且治疗后的疗效与就诊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同时避免医源性诱发本病的发生。

    作者:刘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