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李燕红;孟杰

关键词:冠心病, 心律失常, 临床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老年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63.16%,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评价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在我院社区门诊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优势组,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优势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共同治疗,比较常规组和优势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症状改善率。结果常规组治疗后SAS评分为(50.7±4.1)分,SDS评分为(52.4±5.1)分,康复率为60.9%;优势组治疗后,SAS评分为(41.2±4.7)分,SDS评分为(40.8±6.3)分,康复率为87.0%。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花;李春华;李玉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渗出性皮肤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9%;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2.8%,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6%。两组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渗出性皮肤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组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使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相应的临床护理之后,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效果。

    作者:陆豫;王芳;单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早期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早期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对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及增强免疫力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皮损消退4周后患者皮损部位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发生PHN5例(16.7%),对照组发生PHN 12例(40%),治疗组PHN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老年PHN的发生。

    作者:王玉石;高巧云;张正标;赵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诊的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皆进行空腹血糖检验与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比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95例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糖尿病患者32例,皆确诊为糖代谢异常,非糖尿病患者63例中,确诊糖代谢异常29例,空腹血糖检验确诊10例,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29例,可见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往往存有糖代谢异常,而非糖尿病患者也有大部分存在糖代谢异常,采取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提高检出率,值得借鉴。

    作者:罗北;侯巧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生活起居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预防感染等,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2例患者,经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后,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血糖水平稳定,患者满意度高,综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出院。结论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孟笑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异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36例。单纯西医治疗组只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缓解、心律失常的改善以及其他方面的病症改善上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由于采用的措施得当因此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对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增强患者抢救的几率也具有较高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元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UA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积极综合性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综合性的中西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等,并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给予积极治疗和中西医护理措施干预后,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积极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对于提高老年UA患者的效果、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轶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则在干扰素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10 ml/d静滴,2周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杏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CAA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温阳生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AA的疗效较好,故值得推广。

    作者:高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积极综合性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预防感染等,并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给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和中西医护理措施干预后,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肝功能、心功能明显好转,患者满意度高,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出院。结论积极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对提高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桂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6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35例与对照组1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给予中药方剂新加阳和汤以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加阳和汤较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整体不适,同时无不良反应,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海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心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心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心血管病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氯氮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温胆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心血管病的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苏本忠;姚子英;孟艳;张磊;柏松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血管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心血管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心血管超声检查并与后的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所有患者均被检查为肺动脉栓塞,与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结论心血管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诊断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韩天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目的:评价分析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与中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口服甲泼尼龙片,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O2)、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测试量表(CA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aO2、FEV1、MMRC评分、CAT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3.33%显著高于观察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中药和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其中静脉滴注并发症发生率少,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王湘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讨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成三组,各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2,三组患者都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对比监测结果。结果经过观察对比,在平均收缩压以及平均脉压上,观察组1和观察组2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在平均舒张压上,观察组1明显高于观察组2;在血压晨峰发生率上,观察组1和观察组2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是比较明显的,相关指标的变化和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或者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对于合并患者来说,合并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比较多的血压晨峰现象,而合并脑梗死患者,往往会出现比较多的收缩压升高现象。

    作者:姚芳;许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TIMI分级、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天内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替罗非班组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3级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EMI介入治疗中,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提高心脏射血分数而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临床出血风险,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昌思梦;衡明强;李志军;李世春;陈国梁;臧滔;王福江;胡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对高胰岛素血症性闭经的认识与治疗概况

    闭经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症状,其中包括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II型中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排卵障碍,从而导致闭经。大部分人还可合并有肥胖、多毛、痤疮、不孕等症状。现将2004~2014年中西医对高胰岛素血症性闭经的认识与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周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12月收治的休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6.43%,仅有1例患者不满意护理工作,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干预后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在了解患者心理特点变化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雷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10例误诊分析

    目的:总结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提高存活率。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的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治经过。结果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例中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例,脑梗死1例,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脊髓血管病1例。造影确诊主动脉夹层形成,右冠脉口被堵塞4例,UCG确诊主动脉夹层假腔形成2例,主动脉CTA确诊均有内膜破口3例,MRA确诊主动脉内假腔形成,真腔受压已经变形,脊髓内可见长T2信号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除了有典型的急性起病的胸背部撕裂样痛之外,尚有许多不典型症状,但是可通过详细的病史和认真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如:UCG、CTA、MRA可确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作者:王青梅;李永玲;冯玉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