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王晓娟

关键词:渗出性, 皮肤病, 中西医结合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渗出性皮肤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9%;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2.8%,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6%。两组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渗出性皮肤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选取UAP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7.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UAP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心绞痛功能发作频率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文连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7天后,采用超声检查及测定。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检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相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非常显著,且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福荣;王治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心脏介入治疗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老年心脏介入治疗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将其分为观察1组和对照1组,根据其是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将其分为观察2组和对照2组,调查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出血量超过80 mL、术前焦虑、围术期疼痛、尿储留、禁食时间超过6 h、吸烟均是引发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术前焦虑、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疼痛、鞘管置留、出血量超过80 mL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中要积极对患者进行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王枭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引起的Kounis综合征

    由过敏反应引起的Kounis综合征(KS)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但由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CAU)诱发的KS尚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1岁的女性,其患有慢性荨麻疹近3年,近一个星期加重,每次荨麻疹恶化,均伴有心脏症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显示患者是不常见的过敏原过敏,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和血清抗高亲和力IgE受体抗体阳性表明患者患有CAU。其冠状动脉病变由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该病例提示急诊科和心内科医生,当间歇性发作的慢性荨麻疹伴心脏症状反复发作时,应考虑KS,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

    作者:刘伟;亓树莹;康尔恂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10例误诊分析

    目的:总结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提高存活率。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的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治经过。结果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例中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例,脑梗死1例,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脊髓血管病1例。造影确诊主动脉夹层形成,右冠脉口被堵塞4例,UCG确诊主动脉夹层假腔形成2例,主动脉CTA确诊均有内膜破口3例,MRA确诊主动脉内假腔形成,真腔受压已经变形,脊髓内可见长T2信号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除了有典型的急性起病的胸背部撕裂样痛之外,尚有许多不典型症状,但是可通过详细的病史和认真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如:UCG、CTA、MRA可确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作者:王青梅;李永玲;冯玉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急诊介入治疗在围术期的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术后急诊介入治疗在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到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急诊介入治疗后的围术期给予他们心里、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出院护理,观察其恢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恢复效果理想,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效果以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刘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生活能力、脑部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用药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能力以及脑部神经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与单纯的西医治疗相比,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脑部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钱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TIMI分级、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天内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替罗非班组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3级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EMI介入治疗中,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提高心脏射血分数而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临床出血风险,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昌思梦;衡明强;李志军;李世春;陈国梁;臧滔;王福江;胡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化瘀降浊方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板块面积、急性综合症发病率和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照组的粥样斑块面积和IM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粥样斑块面积和IMT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脑卒中发生率与冠脉综合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冉聪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对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确诊为老年性心律失常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0.0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7.50%,同时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胺碘酮配合治疗后疗效显著,可以为患者减轻病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魏志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的疗效,并对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管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冠状动脉再通率高,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解小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浅谈用PCI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

    目的:浅谈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不采取临时起搏,实验组采取临时起搏。结果两组患者住院中各项指标情况对比,其中实验组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衰情况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给予临时起搏治疗,此方法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节约患者医疗费用,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余庆;姚思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自拟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24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4例和对照组12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口服本科室自拟的中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自拟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可在疾病早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UA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积极综合性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综合性的中西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等,并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给予积极治疗和中西医护理措施干预后,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积极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对于提高老年UA患者的效果、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轶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异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36例。单纯西医治疗组只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缓解、心律失常的改善以及其他方面的病症改善上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由于采用的措施得当因此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对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增强患者抢救的几率也具有较高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元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探究分析其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分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SAQ量表的各个方面的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临床护理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赵美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观察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治疗的疗效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0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14,P=0.013)。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急诊内科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疗效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马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同期健康人为对照组100名的血脂水平,观察两组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的差异性,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实验组的TC、TG、LDL-C、Apo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及总狭窄指数明显增高,单支病变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具有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同时显示出加重的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赵立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规范治疗儿科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患儿25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129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即化痰止咳与常规的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根据病情的分级给予患儿其他药物。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患儿采取综合规范地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申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早期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早期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对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及增强免疫力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皮损消退4周后患者皮损部位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发生PHN5例(16.7%),对照组发生PHN 12例(40%),治疗组PHN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老年PHN的发生。

    作者:王玉石;高巧云;张正标;赵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