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赵立坤

关键词:冠心病, 冠脉狭窄, 血脂代谢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同期健康人为对照组100名的血脂水平,观察两组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的差异性,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实验组的TC、TG、LDL-C、Apo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及总狭窄指数明显增高,单支病变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具有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同时显示出加重的冠状动脉病变。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早期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对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及增强免疫力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皮损消退4周后患者皮损部位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发生PHN5例(16.7%),对照组发生PHN 12例(40%),治疗组PHN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老年PHN的发生。

    作者:王玉石;高巧云;张正标;赵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积极综合性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预防感染等,并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给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和中西医护理措施干预后,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肝功能、心功能明显好转,患者满意度高,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出院。结论积极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对提高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桂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则在干扰素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10 ml/d静滴,2周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杏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观察治疗冠心病(CHD)快速型心律失常中使用胺碘酮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5月~2014年12月治疗的CHD并发快速型心率失常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奎尼丁组与胺碘酮组,分别给予两种药物。结果奎尼丁组中有效48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6.19%;胺碘酮组中有效5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0.48%,胺碘酮组的有效率高于奎尼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CHD并发心律失常时应用胺碘酮可改善疗效。

    作者:赵献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浅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急救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50例患者中经过及时抢救与有效护理后,抢救无效死亡5例,其余患者均予以治愈,治愈率高达96.7%。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及时的抢救是非常重要的,应掌握好急救时机,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高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神经功能EDS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在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及压疮等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E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亚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评价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在我院社区门诊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优势组,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优势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共同治疗,比较常规组和优势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症状改善率。结果常规组治疗后SAS评分为(50.7±4.1)分,SDS评分为(52.4±5.1)分,康复率为60.9%;优势组治疗后,SAS评分为(41.2±4.7)分,SDS评分为(40.8±6.3)分,康复率为87.0%。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花;李春华;李玉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规范治疗儿科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患儿25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129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即化痰止咳与常规的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根据病情的分级给予患儿其他药物。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患儿采取综合规范地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申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渗出性皮肤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9%;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2.8%,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6%。两组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渗出性皮肤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源性vWF与vWF-cp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0例(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各30例)与30名正常妊娠产妇胎盘组织中vWF和vWF-cp的表达。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对比正常妊娠组,vWF在胎盘组织的表达强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cp在胎盘组织里的表达强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vWF及vWF-cp的表达水平变化终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落产生胎盘源性改变,从而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与病情有关。

    作者:李媛;张延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浅谈用PCI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

    目的:浅谈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不采取临时起搏,实验组采取临时起搏。结果两组患者住院中各项指标情况对比,其中实验组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衰情况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给予临时起搏治疗,此方法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节约患者医疗费用,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余庆;姚思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诊的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皆进行空腹血糖检验与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比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95例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糖尿病患者32例,皆确诊为糖代谢异常,非糖尿病患者63例中,确诊糖代谢异常29例,空腹血糖检验确诊10例,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29例,可见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往往存有糖代谢异常,而非糖尿病患者也有大部分存在糖代谢异常,采取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提高检出率,值得借鉴。

    作者:罗北;侯巧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黄丽娟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介绍

    黄丽娟教授是北京中医医院著名的心血管专家,是国家级老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有丰富的、独特的临床经验。我有幸跟随其出诊半年,收获颇多,现把黄教授治疗冠心病的部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李宏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讨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成三组,各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2,三组患者都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对比监测结果。结果经过观察对比,在平均收缩压以及平均脉压上,观察组1和观察组2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在平均舒张压上,观察组1明显高于观察组2;在血压晨峰发生率上,观察组1和观察组2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是比较明显的,相关指标的变化和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或者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对于合并患者来说,合并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比较多的血压晨峰现象,而合并脑梗死患者,往往会出现比较多的收缩压升高现象。

    作者:姚芳;许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房粘液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心房粘液瘤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2014年我院治疗的心房粘液瘤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粘液瘤25例,右心房粘液瘤2例,双心房粘液瘤1例。结果1例患者为术前巨大左心房粘液瘤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治疗无效死亡,其余27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手术下治疗,无死亡,且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进行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对于心房粘液瘤患者在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根据患者的瘤体特点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晓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CAA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温阳生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AA的疗效较好,故值得推广。

    作者:高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致作者及读者的一封信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目的: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HP感染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结合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四联法进行治疗,结合组患者在常规四联治疗基础上应用三仁汤中药进行治疗。结果结合组患者的疗效明显比常规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P感染患者应用中西医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取到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财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对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确诊为老年性心律失常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0.0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7.50%,同时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胺碘酮配合治疗后疗效显著,可以为患者减轻病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魏志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针对性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180例与对照组1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颈部压疮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指导护理、临床宣教等针对性护理。治疗45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患者清醒率、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升高,护理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清醒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且患者家属对其较满意,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东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