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张延丽
近年来,儿童弱视呈现出上升趋势,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发展成为高度近视,进一步发展将会致盲,了解中西医治疗儿童弱视的研究进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论述中西医治疗儿童弱视的研究进展,首先从儿童弱视的现状展开分析,其次对中西医综合治疗儿童弱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后论述中西医综合治疗儿童弱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作者:杭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闭经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症状,其中包括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II型中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排卵障碍,从而导致闭经。大部分人还可合并有肥胖、多毛、痤疮、不孕等症状。现将2004~2014年中西医对高胰岛素血症性闭经的认识与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周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安装起搏器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B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种方案的效果。结果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B组;A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整体评分较B组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应用在起搏器植入患者中效果明显,应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德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由过敏反应引起的Kounis综合征(KS)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但由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CAU)诱发的KS尚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1岁的女性,其患有慢性荨麻疹近3年,近一个星期加重,每次荨麻疹恶化,均伴有心脏症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显示患者是不常见的过敏原过敏,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和血清抗高亲和力IgE受体抗体阳性表明患者患有CAU。其冠状动脉病变由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该病例提示急诊科和心内科医生,当间歇性发作的慢性荨麻疹伴心脏症状反复发作时,应考虑KS,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
作者:刘伟;亓树莹;康尔恂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C-反应蛋白(CRP)在心血管检测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心血管检测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血脂水平分为三组,分别命名为1组、2组、3组,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本次研究中选取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四组进行CRP检测以及血脂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检测后发现1组患者CRP含量为8.37 mmol/L,2组患者CRP含量为7.43 mmol/L,3组患者CRP含量为5.65 mmol/L,对照组CRP含量为2.28 mmol/L,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患有心血类疾病的患者血样中所含有的CRP含量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另外患者的血脂水平越高,CRP含量也就越高。结论在心血管类疾病的检测过程中,CRP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检测人员可以根据患者血样中CRP含量的来判定患者是否患有心血管类疾病,这对于相关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随访研究显示对于接受心律控制治疗的房颤患者应用地高辛与房颤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关联性。方法对比永久性心房颤动心率控制治疗作用,严格心率控制与宽松性心率控制Ⅱ(RACE-Ⅱ)研究中入组的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评估其应用地高辛与心血管患病率及死亡率的关联:在研究中对严格心率控制组与宽松心率控制组进行比较,同时对地高辛在心率达标中的作用进行评估。主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患病率及心血管死亡率。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病再入院、全因死亡或心力衰竭再入院。本次研究共患者614例,608例(99%)完成了药物治疗方案调整。终点事件的分析均在随访结束且完成了药物剂量的调整阶段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9年(四分位间距为2.7~3.0年)。结果所有患者中,总计284例(46.7%)经过剂量调整阶段服用地高辛(平均剂量为0.250 mg;四分位间距为0.0625~0.750 mg)。患者大多为女性,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其左室收缩期直径增大,并且随机分组大部分被分到严格心率控制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应用地高辛与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的增高无关。这部分患者经过3年随访发现地高辛治疗组与未应用地高辛组其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2.9%vs13.4%[未校正危险比(HR)0.97;95%可信区间(CI)0.62~1.52];心血管再入院的发生率为19.4%vs19.5%[未校正(HR)1.00;95%(CI)0.69~1.45];全因死亡或心力衰竭(HF)再入院发生率为6.6%vs9.9%[未校正(HR)0.62;95%(CI)0.34~1.13]。结论应用地高辛与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无明确关联。
作者: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组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使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相应的临床护理之后,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效果。
作者:陆豫;王芳;单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加味柴胡舒肝散与西药联合运用在胃脘痛疾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胃脘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志明;李时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术后1年内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1%,实验组未见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作者:张孟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工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138例与对照组137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护理组给予特殊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低于对照组的18.98%,家属满意度为99.28%高于对照组的7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给予特殊护理,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较为满意。
作者:李爱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措施和效果,为临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非心脏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72例麻醉处理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和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结果跟单纯全麻或单纯硬膜外麻醉相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有血压保持平稳、脉搏波动较小、镇痛相对完善、患者苏醒快、苏醒期病情平稳等优势。结论进行非心脏手术治疗冠心病对患者有较大的危险性,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保证患者的安全,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作者:曾煜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治疗冠心病(CHD)快速型心律失常中使用胺碘酮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5月~2014年12月治疗的CHD并发快速型心率失常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奎尼丁组与胺碘酮组,分别给予两种药物。结果奎尼丁组中有效48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6.19%;胺碘酮组中有效5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0.48%,胺碘酮组的有效率高于奎尼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CHD并发心律失常时应用胺碘酮可改善疗效。
作者:赵献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异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36例。单纯西医治疗组只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缓解、心律失常的改善以及其他方面的病症改善上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由于采用的措施得当因此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对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增强患者抢救的几率也具有较高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元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则在干扰素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10 ml/d静滴,2周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杏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预防性护理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效果。
作者:吴纯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UA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积极综合性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综合性的中西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等,并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给予积极治疗和中西医护理措施干预后,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积极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对于提高老年UA患者的效果、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轶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奥扎格雷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和血塞通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奥扎格雷钠单纯给药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单纯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
作者:赵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搭桥患者围术期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具有的意义。方法选取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患者在术前以及术后第1、3、7天的BNP水平,依据患者术前的心功能水平将患者分为A(心功能Ⅰ级以及Ⅱ级)、B(心功能Ⅲ级)、C(心功能Ⅳ级)三组。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将患者分为D(术后并发症组)、E(术后无并发症组),另外选取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F组。比较患者的BNP表达情况以及意义。结果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BNP的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在第3天达到高峰,术后第7天水平有所下降,仍高于手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术后并发症的D组,手术后的BNP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水平的表达,可以体现患者心功能的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具有临床预测的重要意义。
作者:朱龙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的疗效,并对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管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冠状动脉再通率高,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解小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心房粘液瘤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2014年我院治疗的心房粘液瘤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粘液瘤25例,右心房粘液瘤2例,双心房粘液瘤1例。结果1例患者为术前巨大左心房粘液瘤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治疗无效死亡,其余27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手术下治疗,无死亡,且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进行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对于心房粘液瘤患者在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根据患者的瘤体特点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晓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