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聪敏
目的:浅谈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不采取临时起搏,实验组采取临时起搏。结果两组患者住院中各项指标情况对比,其中实验组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衰情况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给予临时起搏治疗,此方法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节约患者医疗费用,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余庆;姚思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异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36例。单纯西医治疗组只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缓解、心律失常的改善以及其他方面的病症改善上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由于采用的措施得当因此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对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增强患者抢救的几率也具有较高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元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采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治疗老年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的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使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并且患者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冬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与治疗组51例。治疗组将呼吸护理融入传统护理中,参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法。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发现治疗组在细菌培养、白细胞、胸部正侧位片、体温、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呼吸护理可有效防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内呼吸道感染,减少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的几率。
作者:李雪;常伟荣;万书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化瘀降浊方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板块面积、急性综合症发病率和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照组的粥样斑块面积和IM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粥样斑块面积和IMT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脑卒中发生率与冠脉综合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冉聪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搭桥患者围术期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具有的意义。方法选取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患者在术前以及术后第1、3、7天的BNP水平,依据患者术前的心功能水平将患者分为A(心功能Ⅰ级以及Ⅱ级)、B(心功能Ⅲ级)、C(心功能Ⅳ级)三组。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将患者分为D(术后并发症组)、E(术后无并发症组),另外选取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F组。比较患者的BNP表达情况以及意义。结果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BNP的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在第3天达到高峰,术后第7天水平有所下降,仍高于手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术后并发症的D组,手术后的BNP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水平的表达,可以体现患者心功能的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具有临床预测的重要意义。
作者:朱龙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AMI组30例和UAP组30例),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Hcy,分析血清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MI组与UAP组)的血清Hcy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的血清Hcy水平对比发现,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AMI组和UAP组的Gensini评分发现,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黄斌;李星阳;潘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生活起居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预防感染等,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2例患者,经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后,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血糖水平稳定,患者满意度高,综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出院。结论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孟笑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0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14,P=0.013)。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急诊内科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疗效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马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元胡承气汤辅助常规西医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2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9例与对照组1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元胡承气汤进行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元胡承气汤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军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是一种代谢性酸中毒,它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代谢紊乱严重,脂肪分解加快,导致有机酸和酮体的过度堆积。DKA也是常见的内分泌科急症。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压痛。常被误诊为急性肠梗阻、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及消化道穿孔、原发性腹膜炎、重症肺炎等只予以相应的诊治及处理,不予降糖治疗,从而延误患者病情甚至危及其生命。本科收治1例以盆腔炎表现为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纪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心血管超声检查并与后的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所有患者均被检查为肺动脉栓塞,与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结论心血管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诊断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韩天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分析中医四逆温胆汤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主要采用中医四逆温胆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70.0%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对比上,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26.67%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实施中医四逆温胆汤加味疗效显著,复发率少,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由过敏反应引起的Kounis综合征(KS)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但由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CAU)诱发的KS尚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1岁的女性,其患有慢性荨麻疹近3年,近一个星期加重,每次荨麻疹恶化,均伴有心脏症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显示患者是不常见的过敏原过敏,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和血清抗高亲和力IgE受体抗体阳性表明患者患有CAU。其冠状动脉病变由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该病例提示急诊科和心内科医生,当间歇性发作的慢性荨麻疹伴心脏症状反复发作时,应考虑KS,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
作者:刘伟;亓树莹;康尔恂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随访研究显示对于接受心律控制治疗的房颤患者应用地高辛与房颤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关联性。方法对比永久性心房颤动心率控制治疗作用,严格心率控制与宽松性心率控制Ⅱ(RACE-Ⅱ)研究中入组的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评估其应用地高辛与心血管患病率及死亡率的关联:在研究中对严格心率控制组与宽松心率控制组进行比较,同时对地高辛在心率达标中的作用进行评估。主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患病率及心血管死亡率。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病再入院、全因死亡或心力衰竭再入院。本次研究共患者614例,608例(99%)完成了药物治疗方案调整。终点事件的分析均在随访结束且完成了药物剂量的调整阶段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9年(四分位间距为2.7~3.0年)。结果所有患者中,总计284例(46.7%)经过剂量调整阶段服用地高辛(平均剂量为0.250 mg;四分位间距为0.0625~0.750 mg)。患者大多为女性,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其左室收缩期直径增大,并且随机分组大部分被分到严格心率控制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应用地高辛与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的增高无关。这部分患者经过3年随访发现地高辛治疗组与未应用地高辛组其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2.9%vs13.4%[未校正危险比(HR)0.97;95%可信区间(CI)0.62~1.52];心血管再入院的发生率为19.4%vs19.5%[未校正(HR)1.00;95%(CI)0.69~1.45];全因死亡或心力衰竭(HF)再入院发生率为6.6%vs9.9%[未校正(HR)0.62;95%(CI)0.34~1.13]。结论应用地高辛与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无明确关联。
作者: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组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使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相应的临床护理之后,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效果。
作者:陆豫;王芳;单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180例与对照组1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颈部压疮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指导护理、临床宣教等针对性护理。治疗45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患者清醒率、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升高,护理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清醒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且患者家属对其较满意,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东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则在干扰素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10 ml/d静滴,2周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杏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预防性护理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效果。
作者:吴纯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