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目的:总结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提高存活率。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的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治经过。结果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例中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例,脑梗死1例,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脊髓血管病1例。造影确诊主动脉夹层形成,右冠脉口被堵塞4例,UCG确诊主动脉夹层假腔形成2例,主动脉CTA确诊均有内膜破口3例,MRA确诊主动脉内假腔形成,真腔受压已经变形,脊髓内可见长T2信号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除了有典型的急性起病的胸背部撕裂样痛之外,尚有许多不典型症状,但是可通过详细的病史和认真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如:UCG、CTA、MRA可确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作者:王青梅;李永玲;冯玉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确诊为老年性心律失常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0.0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7.50%,同时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胺碘酮配合治疗后疗效显著,可以为患者减轻病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魏志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HP感染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结合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四联法进行治疗,结合组患者在常规四联治疗基础上应用三仁汤中药进行治疗。结果结合组患者的疗效明显比常规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P感染患者应用中西医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取到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财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术后1年内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1%,实验组未见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作者:张孟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术后急诊介入治疗在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到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急诊介入治疗后的围术期给予他们心里、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出院护理,观察其恢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恢复效果理想,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效果以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刘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同期健康人为对照组100名的血脂水平,观察两组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的差异性,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实验组的TC、TG、LDL-C、Apo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及总狭窄指数明显增高,单支病变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具有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同时显示出加重的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赵立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采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治疗老年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的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使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并且患者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冬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讨论对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实施介入封堵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方法)和实验组(介入封堵术),各67例,比较两组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大小、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实施封堵术成功65例(97.01%);≥15 mm 20例(86.96%);<15 mm 42例(97.67%);实验组术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有助于远期和近期疗效的提升且其成功率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科学技术。
作者:李雪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是一种代谢性酸中毒,它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代谢紊乱严重,脂肪分解加快,导致有机酸和酮体的过度堆积。DKA也是常见的内分泌科急症。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压痛。常被误诊为急性肠梗阻、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及消化道穿孔、原发性腹膜炎、重症肺炎等只予以相应的诊治及处理,不予降糖治疗,从而延误患者病情甚至危及其生命。本科收治1例以盆腔炎表现为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纪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急救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50例患者中经过及时抢救与有效护理后,抢救无效死亡5例,其余患者均予以治愈,治愈率高达96.7%。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及时的抢救是非常重要的,应掌握好急救时机,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高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与治疗组51例。治疗组将呼吸护理融入传统护理中,参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法。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发现治疗组在细菌培养、白细胞、胸部正侧位片、体温、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呼吸护理可有效防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内呼吸道感染,减少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的几率。
作者:李雪;常伟荣;万书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AMI组30例和UAP组30例),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Hcy,分析血清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MI组与UAP组)的血清Hcy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的血清Hcy水平对比发现,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AMI组和UAP组的Gensini评分发现,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黄斌;李星阳;潘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TIMI分级、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天内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替罗非班组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3级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EMI介入治疗中,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提高心脏射血分数而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临床出血风险,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昌思梦;衡明强;李志军;李世春;陈国梁;臧滔;王福江;胡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生活能力、脑部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用药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能力以及脑部神经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与单纯的西医治疗相比,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脑部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钱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异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36例。单纯西医治疗组只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缓解、心律失常的改善以及其他方面的病症改善上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由于采用的措施得当因此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对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增强患者抢救的几率也具有较高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元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CAA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温阳生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AA的疗效较好,故值得推广。
作者:高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自拟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24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4例和对照组12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口服本科室自拟的中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自拟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可在疾病早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180例与对照组1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颈部压疮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指导护理、临床宣教等针对性护理。治疗45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患者清醒率、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升高,护理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清醒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且患者家属对其较满意,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东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对症护理用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12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138例和对照组13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护理组给予对症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9.28%高于对照组6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症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的综合有效护理,可加速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完善。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12月收治的休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6.43%,仅有1例患者不满意护理工作,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干预后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在了解患者心理特点变化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雷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