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与洛汀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江超;方沙沙;宋永香;李兆桥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缬沙坦, 洛丁新,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洛丁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1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洛丁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病患心室重塑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丁新在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及抗左室重塑效应均明显优于缬沙坦。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缬沙坦与洛汀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洛丁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1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洛丁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病患心室重塑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丁新在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及抗左室重塑效应均明显优于缬沙坦。

    作者:江超;方沙沙;宋永香;李兆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HSV-2对血管内皮样细胞ECV304的致病特性

    通过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进行研究,探讨其血管内部的皮样细胞-ECV304的致病特性,并在实验室环境下使得HSV-2对血管内部的皮样细胞ECV304进行感染,从而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可知,在HSV-2感染管内部的皮样细胞ECV304一天时间内,能够检查到潜伏的有关转录体基因发生感染现象。在经历感染后的第二天时间,可以发现细胞开始出现病变现象,可以得出,HSV-2对血管内部的皮样细胞ECV304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从而对ECV304产生破坏作用。

    作者:田丽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大量高压性脑出血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

    总结大量高压性脑出血患者42例PICC置管的护理,包括置管前的宣教、置管时的配合、置管后的维护等,提高了护理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认为PICC置管是大量高压性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佳输液通路。

    作者:周立英;刘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危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危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危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微量静脉泵注,观察组给予硝酸甘油微量静脉泵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显效率为7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时间显著缩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2.50%vs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持续微量泵注应用冠心病高血压危象用药简便、可控性强、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丁友芳;李明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94例与参考组93例。试验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参考组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参考组的总有效率为7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较为显著,生物利用度较高,且作用时间较硝酸甘油延长,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肾绞痛患者24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21例与对照组120例,两组均给予黄体酮肌内注射40.0 mg,试验组同时给予2%的利多卡因进行穴位封闭加中药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绞痛,安全有效、快捷,痛苦小,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应用与研究。

    作者:高慧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心衰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定期健康教育。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体重控制、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体育锻炼及情绪状态6个方面,均高于观察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遵医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增强其治疗信心,改变其生活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秀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心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心内科心源性猝死老年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情况、治疗情况等。结果冠心病患者42%,占据首位;其次,高血压心脏病15%;心肌病10%,风湿性心脏病6%。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病例数多,占比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疗的2~3周以内,发病率为60%。晚上发病率明显高于白天,晚上12点之前发病率低于晚上12点之后,上午发病率高于下午。结论应当高度重视老年心脏病患者,加强监护,并且对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治疗期间应当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从而提高院内治疗的有效率,为老年患者的院内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赵珺;张天峰;胡彩妮;李苇苇;周春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阿魏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患者应用阿魏酸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AVM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左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左心功能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cTnT)、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BNP及CRP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辅助治疗AVM可改善和保护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查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层法分为观察组99例与对照组98例。所有患者均口服辅酶Q+维生素C+肌苷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并给予常规扩张血管、强心、利尿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参麦注射液与常规西药结合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三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中介入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探讨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治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全程介入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英娟;吕晓菲;柴炜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血压患者行个体量化健康教育对自我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行个体量化健康教育对自我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个体量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自我护理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自测血压、规律运动、按时按量服药、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定期检查等自我护理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量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依从性,认识到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亚娣;皮寒寒;户艳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效果、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生存13例,死亡3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Ⅰ~Ⅱ级生存率为25.0%,病死率为18.8%。观察组生存15例,死亡1例;ADLⅠ~Ⅱ级生存率为62.5%,病死率为6.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颅骨钻孔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创伤小、生存率高、病死率低,是更为理想的治疗术式。

    作者:韩桂保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误诊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就其与误诊疾病的临床特点相似性展开分析。结果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分为五类:(1)发作性呼吸困难,呈端坐位,活动及平卧时加重,伴或不伴咳嗽,咳白色黏液痰,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5例;(2)咳嗽、咳痰,活动后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3)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被误诊为胃炎7例;(4)有眩晕感,伴随头痛、失语现象,幻听、幻视等,且情绪暴躁,被误诊为精神疾病5例。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率较高,是老年人致死的常见病症之一,咳嗽、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头痛、失语、幻听、幻视等为主要的临床特点,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通过全面检查,经确诊后,尽早接受治疗。

    作者:玛力亚·哈布力;韩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心脏外科手术麻醉护理技巧的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麻醉的护理技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麻醉过程中对其进行优质全面的护理,结束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通过护理后,3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在后续治疗后均得到了痊愈。结论心脏病的患者在手术时,情况多变,在手术前,护士应做好各项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同时也要和手术持刀医生配合紧密,护士与医师同心协力更能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

    作者:王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风险评估

    目的:分析风险评估办法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结果针对各项风险深入分析,主要由患者本身、护理人员疏漏、客观条件简陋等方面造成,为改善护理效果,降低风险,可通过制定良好的科室护理制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调休时间及各项人、物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结论通过分析临床上潜在风险及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雪莲;徐杏安;魏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苏圣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23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先兆流产、剖腹产、新生儿合并症、围产儿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谢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