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护理体会

张晓艳

关键词:静脉溶栓, 老年, 急性脑梗,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联合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为了提高老年急性脑梗患者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建议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知晓并且愿意配合治疗,运用前瞻对照等分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化疗治疗,以此作为基础,研究组应用中药(清肺抗痨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肺部病灶吸收情况以及痰涂片转阴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9%,肺部病灶吸收率为90.9%,痰涂片转阴率为93.9%;对照纽总有效率为72.7%,肺部病灶吸收率为69.7%,痰涂片转阴率为72.7%,经比较,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姐高(P<0.05).结论 联合中西医对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可行性强,价值高,推荐运用.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给予包括饮食、心理和呼吸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100例患儿,痊愈出院98例,并发呼吸衰竭1例、合并心力衰竭1例,经抢救及对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给予肺炎患几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莲;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研究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参照组38例.参照组采取西医治疗的方式,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和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症状疗效有效率以及心电图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可以快速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同时还能够明显减少硝酸甘油的总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风雷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探讨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和分析脑血管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综合治疗方法,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合药量添加相应的氯化钠注射液.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疗效,其中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3.3% (70/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 (6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治疗方法运用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产生显著的疗效,值得使用和推广.

    作者:史广文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肝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针对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肝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慢性肝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30例,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口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观察组口服用缬沙坦胶囊,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压的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及血压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肝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对肝肾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坎友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倍他乐克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体会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表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优质组,各2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优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通过为期6周的治疗,优质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优质组患者血压与参照组相比,改善程度显著,所以优质组疗效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他乐克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对患者病情缓解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此种方法值得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群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利胆排石汤预防性治疗取石术后胆道结石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利胆排石汤防治取石术后胆道结石复发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9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的消炎、止痛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的利胆排石汤进行预防性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两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均可见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两年的随访,并行彩超复查可见,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27%和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结石患者在行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给予利胆排石汤进行预防性治疗,不仅能促进其胃肠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的恢复,而且术后胆道结石的复发率大大降低,有利于微创手术疗效的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贾宝全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目的 探索高血压患者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效果以及对生存质量提高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的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蔡云虹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实施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的血液保护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拟行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全身麻醉,观察组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即刻(T1)、麻醉后30min (T2)、手术完成(T3)及手术后1天(T4)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血样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经研究发现, (1)两组患者T1 ~T4各时点SpO2未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于T4时点的MAP和HR明显低于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T3时点MAP及HR明显高于T2时点,T2时点明显高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T1时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点:观察组各凝血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韩佩青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除了常规药物的使用外加以尿激酶应用,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心室收缩症状以及C-反应蛋白的产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尿激素的恰当应用,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作者:李峰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 本次实验主要根据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一些借鉴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7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的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在具体的治疗中我们及时监测了患者的血压、血脂等指标,并通过BMI水平测试进一步分析患者的病情.结果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受到血脂、血压、糖尿病、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出现了较高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预防和护理治疗,我们能够根据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具体的治疗,控制病情的恶化.

    作者:古航宇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心脏多排螺旋CT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心脏多排螺旋CT常用于冠心病的检查,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心脏多排螺旋CT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就此展开综述,并探讨心脏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希明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探究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并分析合理用药,保证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用药问题,并针对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合理用药的策略.结果 48例患者中存在用药问题5例,所占比例为10.42%,其中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分别为配伍用药不合理、应用抗茵药物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诊断及用药不符及用药禁忌症被忽略.结论 针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是提升心血管内科临床合理药物的关键,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作者:殷江明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目的 研究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患者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60例纳入到对照组.对两组受检对象采用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测量(LVEF),然后对两组受检对象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进行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的二维超声检查结果(LVEDD、LVESD、LVEDV、LVESV、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中,观察组受检对象的收缩末扭转、等容舒张末扭转明显增大,达解旋峰速时间明显延长,解旋率、5%舒张期解旋程度、15%舒张期解旋程度、30%舒张期解旋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用于评价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是可行的,能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作者:李红梅;原丽萍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6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8∶1),>60岁发病率高,寒冷季节发病率高,6:00~10:00为发病高峰,高血压病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高,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多,应加强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作者:赵荣华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研究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扩张型心肌病患儿4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心理状况.结果观 察组患儿的心理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对小儿扩张型心肌病患儿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心理状况,使患儿的痛苦减轻.

    作者:阴俊英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联合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为了提高老年急性脑梗患者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建议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地高辛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房颤合并快速心室率的可行性探究

    目的 探究地高辛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房颤合并快速心室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房颤合并快速心室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参照组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地高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心电图相关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试验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高辛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房颤合并快速心室率疗效良好,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并进行积极推广.

    作者:吴静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有效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64.00%,明显低于实验组的88.00%,且两组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心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周云侠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于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诊的心内科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参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于心内科护理中获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不仅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效果的改善,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苑振波 刊期: 2015年第3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