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张兴华
目的 B超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进行检查的孕妇7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B超检查胎儿是否具有先天性心脏病,研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发现3例胎儿的心脏有异常,为了进行比较,与上级医院结果对比,未发现有患者不符合诊断标注,即准确率为100%,准确率还是比较可观.结论 B超可以作为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标准,可以应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得筛查手段.
作者:宁晓婷;肖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09月~2015年09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血压控制率、疾病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疾病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值范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凝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对硫酸镁临床使用前后疗效观察,对其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9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并分析其病例特点,阐述应用硫酸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治疗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5岁.通过使用硫酸镁缓慢静脉注射,显效率为67%,总有效率为78.4%.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6岁.结论 室性心动过速利用硫酸镁疗效比抗心律失常药更为明显,由于大部分抗心律失常药会抑制心肌,多次注射会导致严重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因此,硫酸镁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较佳方案.
作者:李桂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合并脑卒患者31例作为A组,其他均为单纯的高血压患者63例作为B组,选取同时在我院接受体验的健康人员94例为C组,对比三组人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B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不但是高血压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还是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卒中,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性因素.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并比较128层螺旋CT与动态心电图用于筛查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1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06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试验组采取128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筛查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漏检率.结果 试验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对照组,漏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检查较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筛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国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使用氨溴索注射液联合肺力胶囊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18例与研究组19例,给对照组使用抗感染、平喘、糖皮质激素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研究组加用氨溴索与肺力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运动耐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7.3%和63.1%;治疗后,研究组的运动耐力增强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联合肺力胶囊使用,对治疗AECOPD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对患者的运动耐力具有提升作用.
作者:袁鲁娜;李一鹏;刘瑞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口服中药止咳清热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显效5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3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2.67%;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尤士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采用中医临床诊疗方式对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焦虑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30% (26/2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2.96% (17/2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理焦虑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中医诊疗,具有更好的疗效,提升生存质量,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陶海侠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惠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均实施综合护理方法,对护理前后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满意30例、较满意8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5.00%.结论 对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方法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阴俊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治疗,治疗组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14天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奥扎格雷纳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德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理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通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的射血分数、反应球蛋白以及血管总胆固醇改善程度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的有效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荆凤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接诊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基础治疗处理,而研究组除了予以基础治疗外,还加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心电图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效果、心电图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效果,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应用在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中不仅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明亚松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参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46例中,显效3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46例中,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6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理想,故值得推广.
作者:任光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磁共振特点及病灶相关性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均为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进一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磁共振特点及病灶相关性因素.结果 (1)入院首日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病灶体积对数无相关性(r=0.215,P>0.05).入院2个星期NIHSS评分和病灶体积对数存在显著相关性(r=0.298,P<0.05).(2) 68例患者中,为=多发病灶48例(70.59%),单发病灶20例(29.41%).多发病灶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质+皮质下梗死、皮质+皮质梗死、多发皮质下梗死.单发病灶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质-皮质下梗死、微小皮质下梗死但不存在皮质梗死、稍大皮质下梗死.结论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能够判断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特点、病因,临床诊断工作者需对此给予重视.
作者:于风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活血温阳汤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除常规治疗方法外再进行活血温阳汤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则只进行传统的常规治疗法,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恢复情况均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温阳汤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疾病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的疾病史、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心肌酶谱等实施临床分析.结果 针对肺心病患者,当其表现出典型心绞痛症状、出现心肌梗死症状以及多次出现左心衰竭等系列症状后,需要考虑患者患有冠心病疾病.所有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疾病表现为明显好转的患者74例(54.41%);表现为好转的患者60例(44.12%),表现为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的患者2例(1.47%).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属于急性或者陈旧心梗的患者9例,属于肺性P波的患者7例,属于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9例.结论 针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在进行诊断过程中较为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疾病史终有效明确诊断.
作者:王艳英;王荣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析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率失常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舒适组42例与常规组41例.给予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舒适组再加上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舒适度.结果 舒适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17%,;舒适组护理舒适度为90.4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舒适护理更适合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该护理方法效果更佳,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舒适度,而且还可以增快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
作者:王国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监护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急诊监护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监护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7%和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监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金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各种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可以对患者各种临床症状进行较为明显的改善,并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中医利水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87例.参照组给予传统西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利水法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SBP、DBP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参照组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中医利水法可显著提高疗效,并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作者:王晓林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