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硫酸镁在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李桂杰

关键词:硫酸镁, 心律失常,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对硫酸镁临床使用前后疗效观察,对其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9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并分析其病例特点,阐述应用硫酸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治疗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5岁.通过使用硫酸镁缓慢静脉注射,显效率为67%,总有效率为78.4%.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6岁.结论 室性心动过速利用硫酸镁疗效比抗心律失常药更为明显,由于大部分抗心律失常药会抑制心肌,多次注射会导致严重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因此,硫酸镁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较佳方案.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降压、对症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并在手术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及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0±1.2)天.结论 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需要配合围术期给予综合系统的护理措施,对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发生脑出血20例,发生率6.2%,均因大脑中动脉闭塞,其中死亡10例,因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6例;伴糖尿病12例,伴高血压16例;溶栓发生在6h内16例,发生在6h后4例;溶栓前12例NIHS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0~30分.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有糖尿病、溶栓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程度、溶栓开始时间、溶栓前收缩压.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治疗后发生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应加以重视,排除容易发生脑出血的患者,尽可能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作者:陈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医利水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 探究中医利水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87例.参照组给予传统西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利水法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SBP、DBP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参照组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中医利水法可显著提高疗效,并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作者:王晓林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临床路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73%,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脑出血患者,为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指导,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 1月~ 1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予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心电图和心绞痛症状的改善,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心绞痛的症状以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明显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玲玲;张兴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与西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不同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疗效以及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赵睿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监护中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监护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急诊监护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监护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7%和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监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金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血液透析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有必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一方面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另一方面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杜金梅;张婷婷;佟晨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益气化痰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益气化痰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中医中药组和西医西药组,各38例.西医西药组给予西药治疗,中医中药组给予益气化痰汤治疗,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益气化痰汤对于治疗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疗效,其治疗有效率要比西药疗效好(P< 0.05).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应适当应用中医的益气化痰汤.

    作者:王增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内皮素对心血管系统内血管紧张素Ⅱ释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内皮素对心血管系统内血管紧张素Ⅱ释放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内科2011年1月~7月的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8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采用实验的方法,侧面反映效果.选用大鼠为实验对象,对大鼠主动脉的AGT Ⅱ(乙醛酸内氨酸转移酶)和ET(内皮素)释放,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进行测定.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实验组AGT Ⅱ释放量较对照组ET释放量有所增加(P<0.05).对照组AGT Ⅱ释放量较实验组ET释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证明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在血管局部中产生,受血管内皮素刺激的影响.内皮素血流调节作用和血管收缩作用的过程,局部血管紧张素参与其中,参与带有可能性的特征.ET对生成较多的AGT Ⅱ有刺激和积极作用.增加ET释放可以通过寒冷对其进行刺激.人体重要脏器是否能够供血以及体温是否能够保持恒定,都与血管收缩作用有关,血管收缩作用因ET而产生.

    作者:古航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关系探析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合并脑卒患者31例作为A组,其他均为单纯的高血压患者63例作为B组,选取同时在我院接受体验的健康人员94例为C组,对比三组人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B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不但是高血压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还是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卒中,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性因素.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4例,将其动态随机化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给予多样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依从率为95.59%,对照组患者的总依从率为48.15%,对比两组总依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李晶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医综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88例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中医综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患者8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为主要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中医疗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把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作为评价指标来看,对照组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50.21±4.86)天,远远高于研究组的(40.32±2.35)天(P<0.05).结论 在对肱骨外科颈骨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治疗具有的优势性较为明显.

    作者:陈春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患者中医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 采用中医临床诊疗方式对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焦虑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30% (26/2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2.96% (17/2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理焦虑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中医诊疗,具有更好的疗效,提升生存质量,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陶海侠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的变化,以及以上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CRP (C反应d蛋白)以及D-二聚体的数值,对以上数据分别采用12h,24h,36 h的结果.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的CPR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D-D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的CPR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D-D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针对以上数据的不同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或者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得日后生活质量.

    作者:岳淑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与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患有脑积水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病情均有所好转,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相比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积水疾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更佳显著,感染率相对更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秀和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意义探究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理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通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的射血分数、反应球蛋白以及血管总胆固醇改善程度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的有效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荆凤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在老年快速永久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研究

    目的 比较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在老年快速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2月~2013年6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70岁的快速永久性房颤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酒石酸美托洛尔组85例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组75例.分别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或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直至达到靶剂量(控制静息心室率达60~ 80次/min).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24 h平均心率、清晨静息心率、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BNP(B型尿钠酸)及长R-R间期.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改善(P<0.05).且琥珀酸美托洛尔组较酒石酸美托洛尔组改善更明显(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头晕等不适,安全性良好.结论 治疗老年快速永久性房颤时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可使患者更多受益.

    作者:杨瑞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心律失常出现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电图检查方法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具体表征,并对比分析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状况与心律失常出现率之间的相关变化程度.结果 70例患者中,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的患者与心律失常出现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出现率与诊断时的心电图改变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以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应用中.

    作者:魏英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口服中药止咳清热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显效5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3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2.67%;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尤士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