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

杜金梅;张婷婷;佟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血液透析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有必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一方面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另一方面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4例,将其动态随机化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给予多样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依从率为95.59%,对照组患者的总依从率为48.15%,对比两组总依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李晶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发生脑出血20例,发生率6.2%,均因大脑中动脉闭塞,其中死亡10例,因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6例;伴糖尿病12例,伴高血压16例;溶栓发生在6h内16例,发生在6h后4例;溶栓前12例NIHS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0~30分.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有糖尿病、溶栓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程度、溶栓开始时间、溶栓前收缩压.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治疗后发生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应加以重视,排除容易发生脑出血的患者,尽可能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作者:陈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降压、对症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并在手术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及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0±1.2)天.结论 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需要配合围术期给予综合系统的护理措施,对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型肛裂58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型肛裂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单纯型肛裂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予自拟中药除热愈裂汤外用熏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经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58例中治愈10例,有效4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58例中治愈6例,有效4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9.3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单纯型肛裂疗效确切,故值得推广.

    作者:邢海滨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的变化,以及以上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CRP (C反应d蛋白)以及D-二聚体的数值,对以上数据分别采用12h,24h,36 h的结果.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的CPR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D-D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的CPR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D-D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针对以上数据的不同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或者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得日后生活质量.

    作者:岳淑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意义探究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理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通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的射血分数、反应球蛋白以及血管总胆固醇改善程度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的有效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荆凤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疾病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的疾病史、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心肌酶谱等实施临床分析.结果 针对肺心病患者,当其表现出典型心绞痛症状、出现心肌梗死症状以及多次出现左心衰竭等系列症状后,需要考虑患者患有冠心病疾病.所有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疾病表现为明显好转的患者74例(54.41%);表现为好转的患者60例(44.12%),表现为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的患者2例(1.47%).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属于急性或者陈旧心梗的患者9例,属于肺性P波的患者7例,属于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9例.结论 针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在进行诊断过程中较为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疾病史终有效明确诊断.

    作者:王艳英;王荣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的价值评估及分析

    目的 分析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8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4%,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x2=4.377,P<0.05).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的时间为(5.1±2.2) mm明显长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的时间(3.4±1.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9,P<0.05).结论 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疗效明显,缩短了心绞痛发作持续的时间,可以广泛的应用.

    作者:吴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关系探析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合并脑卒患者31例作为A组,其他均为单纯的高血压患者63例作为B组,选取同时在我院接受体验的健康人员94例为C组,对比三组人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B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不但是高血压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还是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卒中,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性因素.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并分析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标准并择期进行手术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2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规范化管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1%高于对照组的77.19%,满意度92.17%高于对照组的 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助于提高有效率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唯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老年骨盆骨伤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疗及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骨盆骨伤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确诊为老年骨盆骨伤合并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骶骨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和常规降压治疗,同时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CG组)和观察组(OG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治疗后OG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7.06%,CG组为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组患者的血压值改善幅度优于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盆骨伤伴高血压患者行骶骨螺钉内固定术式联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治疗优良率,改善血压值,因此值得普及.

    作者:姜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88例,待患者住院后,实施全天心电监护,查看患者心电图反馈信息,探寻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问题.结果 结合心电图反馈信息,本次研究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12例,发生率为59.57%.分析患者心律失常原因,其中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62;32.98%),另外房性心律失常占据第二(24;12.77%),室性心律失常为第三(17;9.04%),后为其他原因,通过对患者心律失常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心律失常与患者生理年龄,肺部感染,心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结论 心律失常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探究心律失常的原因,并从预防着手对于防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患染心律失常并发症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作者:张江耀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心律失常出现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电图检查方法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具体表征,并对比分析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状况与心律失常出现率之间的相关变化程度.结果 70例患者中,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的患者与心律失常出现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出现率与诊断时的心电图改变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以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应用中.

    作者:魏英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 1月~ 1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予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心电图和心绞痛症状的改善,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心绞痛的症状以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明显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玲玲;张兴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参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46例中,显效3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46例中,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6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理想,故值得推广.

    作者:任光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结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冠心病心律失偿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其进行监测,对比两种方法的监测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常规心电图监测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72.73%、6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等指标方面的检出率远高于常规心电图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高、重复性好,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李岫琳;王立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磁共振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磁共振特点及病灶相关性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均为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进一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磁共振特点及病灶相关性因素.结果 (1)入院首日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病灶体积对数无相关性(r=0.215,P>0.05).入院2个星期NIHSS评分和病灶体积对数存在显著相关性(r=0.298,P<0.05).(2) 68例患者中,为=多发病灶48例(70.59%),单发病灶20例(29.41%).多发病灶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质+皮质下梗死、皮质+皮质梗死、多发皮质下梗死.单发病灶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质-皮质下梗死、微小皮质下梗死但不存在皮质梗死、稍大皮质下梗死.结论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能够判断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特点、病因,临床诊断工作者需对此给予重视.

    作者:于风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7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半年后,采用随访问卷调查方式,观察、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实施综合的、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晓;石磊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口服中药止咳清热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显效5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3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2.67%;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尤士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研究显示心脏性猝死中有75%以上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从药物治疗到非药物治疗,均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就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综述如下.

    作者:丁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