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滨
目的 探讨肺炎伴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诊疗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肺炎伴先心病患儿29例,分为治疗组15例与对照组14例.治疗组在基础先心病惠儿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使用酚妥拉明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特殊的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普通先心病患儿的治疗方案,给予普通护理方案,经一定的治疗周期后,对其临床诊疗相关方法及护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伴先心病患儿经新方案治疗及护理后,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故可认为此法对肺炎伴先心病患儿治疗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伟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降压、对症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并在手术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及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0±1.2)天.结论 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需要配合围术期给予综合系统的护理措施,对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88例,待患者住院后,实施全天心电监护,查看患者心电图反馈信息,探寻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问题.结果 结合心电图反馈信息,本次研究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12例,发生率为59.57%.分析患者心律失常原因,其中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62;32.98%),另外房性心律失常占据第二(24;12.77%),室性心律失常为第三(17;9.04%),后为其他原因,通过对患者心律失常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心律失常与患者生理年龄,肺部感染,心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结论 心律失常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探究心律失常的原因,并从预防着手对于防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患染心律失常并发症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作者:张江耀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发生脑出血20例,发生率6.2%,均因大脑中动脉闭塞,其中死亡10例,因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6例;伴糖尿病12例,伴高血压16例;溶栓发生在6h内16例,发生在6h后4例;溶栓前12例NIHS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0~30分.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有糖尿病、溶栓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程度、溶栓开始时间、溶栓前收缩压.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治疗后发生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应加以重视,排除容易发生脑出血的患者,尽可能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作者:陈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血压,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杜越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盆骨伤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确诊为老年骨盆骨伤合并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骶骨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和常规降压治疗,同时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CG组)和观察组(OG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治疗后OG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7.06%,CG组为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组患者的血压值改善幅度优于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盆骨伤伴高血压患者行骶骨螺钉内固定术式联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治疗优良率,改善血压值,因此值得普及.
作者:姜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评价采用厄贝沙坦与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实验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LVESD、LVEDD、ADH、NE、ET-1水平下降程度及LVEF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与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确切,可推广.
作者:李其海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 1月~ 1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予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心电图和心绞痛症状的改善,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心绞痛的症状以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明显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玲玲;张兴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HBP(高血压)伴发EH(痔疮)手术治疗后社区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社区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痔疮手术治疗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社区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值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压值明显下降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例(7.87%).结论 在高血压伴痔疮患者手术治疗后行社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值,同时降低其并发症情况,值得普及.
作者:白国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7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半年后,采用随访问卷调查方式,观察、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实施综合的、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晓;石磊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中医综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患者8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为主要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中医疗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把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作为评价指标来看,对照组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50.21±4.86)天,远远高于研究组的(40.32±2.35)天(P<0.05).结论 在对肱骨外科颈骨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治疗具有的优势性较为明显.
作者:陈春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参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46例中,显效3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46例中,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6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理想,故值得推广.
作者:任光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内皮素对心血管系统内血管紧张素Ⅱ释放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内科2011年1月~7月的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8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采用实验的方法,侧面反映效果.选用大鼠为实验对象,对大鼠主动脉的AGT Ⅱ(乙醛酸内氨酸转移酶)和ET(内皮素)释放,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进行测定.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实验组AGT Ⅱ释放量较对照组ET释放量有所增加(P<0.05).对照组AGT Ⅱ释放量较实验组ET释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证明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在血管局部中产生,受血管内皮素刺激的影响.内皮素血流调节作用和血管收缩作用的过程,局部血管紧张素参与其中,参与带有可能性的特征.ET对生成较多的AGT Ⅱ有刺激和积极作用.增加ET释放可以通过寒冷对其进行刺激.人体重要脏器是否能够供血以及体温是否能够保持恒定,都与血管收缩作用有关,血管收缩作用因ET而产生.
作者:古航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的变化,以及以上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CRP (C反应d蛋白)以及D-二聚体的数值,对以上数据分别采用12h,24h,36 h的结果.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的CPR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D-D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的CPR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D-D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针对以上数据的不同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或者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得日后生活质量.
作者:岳淑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对硫酸镁临床使用前后疗效观察,对其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9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并分析其病例特点,阐述应用硫酸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治疗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5岁.通过使用硫酸镁缓慢静脉注射,显效率为67%,总有效率为78.4%.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6岁.结论 室性心动过速利用硫酸镁疗效比抗心律失常药更为明显,由于大部分抗心律失常药会抑制心肌,多次注射会导致严重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因此,硫酸镁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较佳方案.
作者:李桂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接诊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基础治疗处理,而研究组除了予以基础治疗外,还加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心电图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效果、心电图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效果,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应用在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中不仅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明亚松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析高血压肾病施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在尿素氮、肌酐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肾病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胡红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对肾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施行延续护理后获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肾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B1组(观察组46例)与B2组(对照组45例).B1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方式为延续性护理;B2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在生理机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以及情感职能评分几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患者(P<0.05).结论 对于肾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伴随着延续性护理的顺利开展,终使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生理机能等加以显著改善,终显著提高肾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监护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急诊监护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监护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7%和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监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金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合并脑卒患者31例作为A组,其他均为单纯的高血压患者63例作为B组,选取同时在我院接受体验的健康人员94例为C组,对比三组人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B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不但是高血压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还是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卒中,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性因素.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